简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壮大,我国政府正寻求在国际舆论场更有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①本文认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应立足于通过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为国际民众讲述中国版本的“中国故事”,打破中国曾经在国际舆论场“无法表述自己,而必须被别人表述”②的被动处境,主动阐明我们的立场和主张,澄清误解,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为达成此目标,我们必须首先厘清“国际舆论”(publicopinion)这一概念产生和发展的脉络。
简介:<正>训练编辑(trainingeditor)肖特(GeorgeShort)先生原先在美联社任职,十五年前当聘来此中心工作。听我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创办七年来请了拾多位外国专家讲授新闻写作,其中多数是美国人而没有一位英国教授时,肖特先生毫不讳言地说:“美国的新闻教学不行。”这是我今年一月在伦敦参观访问一周中第二次听到这种说法。此说对我颇为新鲜。是否过于武断?抑或有些道理?这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但不论怎样,肖特先生的话倒是更激起了我想了介英国的新闻培训工作的兴趣。英国是世界上新闻事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她具有在实践中培养新闻从业人员的丰富经验(学徒制)。这十多年来,英国也开始出现了学院制的培训方法。全国性的和地方的训练中心或训练班相继成立,正规的新闻院系也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