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94年春,卸任不久的原新华社社长穆青,与他的老搭档--原副社长冯健一起,来到苏南采访.这位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半个世纪的老记者,尽管在国外60个国家、国内四百多个县市留下辗转奔波的脚印,但是到苏南采访还是头一回.在这之前,他也曾乘出差之便游览过太湖和姑苏城,领略过苏南农村的新风貌,为"天堂胜地"惊人巨变激动不已,但是"万事杂陈苦昼短"(注一)的领导生涯,却使他一直未能实现到苏南采访的夙愿.现在,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多年的"苏南梦",终于在他73岁高龄时圆了.
简介:
简介: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巡回报告,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让全国新闻工作者再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同时想起了在亿万读者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的穆青同志。最难能可贵的是,穆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没有放下笔和照相机,写作“冲动”竟延续到80岁之后!这不仅是新闻史上的奇迹,而且永远是我们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
简介:波黑穆斯林不应称作波黑“穆族”达洲近几年来,我国的新闻媒体在报道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下简称“波黑”)内战时常常把那里的穆斯林说成是“穆族”,这种说法是不材学的,亟需加以纠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子孙后代。在回答为什么不宜把波黑的穆斯林说成是“穆族”...
简介:为继承和发扬穆青的优良新闻工作传统,深入研究穆青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2005年7月,我们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重走穆青路”采访团一行七人,带着对人民记者穆青的崇敬,带着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奔赴安阳、新乡、辉县,去追寻穆青的足迹……
简介:2009年,繁峙县副检察长穆新成落马案成为震动山西乃至全国的典型案件。之所以典型在于穆新成一方面头顶着“造林大王”“助学贤达”“建寺能手”“侠客”等美丽的光环,另一方面媒体上称他为“亿元巨贪”,有媒体报道穆贪了两个亿,超过了繁峙县财政收入的一半。正是穆新成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吸引了国人的眼球。
简介:连日飞雪,重读穆青《新闻工作散论》,穆青先生那睿智亲切的音容似乎又浮现在我的眼前。人的一生总有几个难忘的人,穆青先生就是我终生难忘的前辈。他给过我指导,给过我帮助,想起来便油然而生感激、敬重和亲密之情。现在重读他的著作,就像向刘向聆听他的教诲,同时也想起了与他的三面之缘。
简介:英国首相卡梅伦委任莱文森勋爵组建委员会调查传媒业.并最终出具报告。莱文森委员会从刚一组建就备受传媒业的质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新闻业内人士所占比重太小,几位新闻界的委员并没有从事一线报道的经验……
简介:7月份全国多个地区阴雨连绵,甚至洪涝泛滥……很多人在灾害中挣扎,泥石流冲跨了四川的几座桥。现实是冰冷的,人心却可以更理性、更温暖。
简介:<正>如何对待读者、作者的来信、来稿,列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火星报》、《前进报》、《无产者报》期间,列宁和他领导下的报纸编辑部,有一项不成条文的制度,那就是"有来必复".他们处理来信、来稿的办法是:1.直接复信.在浩瀚的《列宁全集》中,粗粗计算一下,就有十分之一是列宁直接答复读者、作者的信件.对一些不适于在报纸上刊登的信稿,列宁还直接或委托他人说明不能利用的原因.可以想象,这些信件花去了列宁多少精力.2.编发来信来稿.凡能在报上刊用的信、稿,列宁则直接或委托他人进行编辑加工,或摘要发表,并
简介:窗户疑案;富婆被杀;水中的尸体。
简介:<正>由日本新闻协会编辑出版的《新闻研究》1985年第6期以“江崎、森永事件”为题,一口气发表了五篇讨论文章,刊登在显要位置上。这五篇文章分别由神户新闻社高犁柳太郎(题为《地方报纸的立场》)、读卖新闻社社会部次长塚田信胜(题为《应该写的和不应该
简介:<正>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校园里有一所为全美国新闻工作者所瞩目的高级研究中心。它就是美国第一所专门研究大众传播与传播技术发展的甘纳特媒介研究中心(GannetCenterforMediaStudies)。这个研究中心是纽约罗彻斯特·甘纳特基金会属下的一个研究机构。该基金会已为研究中心提供了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资助,用以研究各种与新闻有关的项目。甘纳特研究中心由一个顾问委员会主持工作,决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和总的方向。这个委员会由一些著名高校和院
简介:干什么都有上瘾的,我写新闻上了瘾,连我自己原来也未想到。二年过去了,我已在中央、省、地报刊上刊载消息、通讯、言论60多篇。1987年春,我看到县城北关有一段“两不管”路面(城镇、城郊毗邻地),由于地势低凹,附近村民们的废水泼下来积成泥淖,即使晴天也难以行人,一遇雨天,泥浆半尺深。我写了一篇《谁来
简介:经常看报,也经常在字里行间里看出别样的“?”来。(一)翻阅近期累积的某家省级报纸,在中缝的角落,有一长约4厘米、宽2厘米的声明,声明如下:“某月某日,本报一版所刊稿件《××××》与事实有所出入,谨向某某表示歉意。特此更正。”再向前翻,终于看到那篇文章,是头版头条,还是“本报记者”撰写的,占了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本文的热情洋溢、篇幅醒目,与“声明”的语气平淡,干巴,篇幅之小相比,简直判若云泥。既然需要声明,说明报道与事实相距甚远;就应澄清真相,达到挽回影响的目的。但这样的声明,又能挽
简介:<正>“味”这个词,日语发音是“阿积”,它不仅表示味道,还包含感受、体会种种意思。一次在课堂上,森可昭先生刚好使用了“味”这个词。先生说,地方报有一种特殊的“味”,那是在大报工作体会不到的。听了觉得颇能传神。
穆青的苏南之行
怀念文坛老友穆青
赞穆青的写作“冲动”
波黑穆斯林不应称作波黑“穆族”
情满太行——“重走穆青路”豫北采访纪行
贪官穆新成的两面人生
与穆青先生的三面之缘
并非必须的莱文森报告
读者来论
有来必复
新闻精品何处来
写出个性来
你来当侦探
慷慨悲歌奔战场——试论穆青人物通讯的风格
“江森事件”与犯罪新闻报道
美国甘纳特媒介研究中心简介
我这样写起稿来
字里行间可看出“?”来
成功伴着苦寒来
地方报纸的“味”——访森可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