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发行一向在报纸经营中处于枢纽地位,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整个中国报业都处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讲求"面向市场,面向群众"。作为重要生产环节的报纸发行,更是首当其冲。从实质上看,报纸发行要做到"两个面向",关键在于如何理解这个"市场"。什么是报纸的市场?市场又究竟在哪里?市场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存在。中国的报纸尤其是各级党报,担负着传递新闻与舆论引导的双重任务,而服务对象无疑是广大群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抓住了群众也就是抓住了市场。市场即群众,群众即市场,要面向市场归根结底就是要面向群众,这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所在,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要求。
简介:<正>我们的报纸,是人民的报纸,是反映人民喜怒哀乐的报纸,同样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报纸,因此,我们的报纸是代表人民说话的,有它强烈的人民性;但是又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报纸代表人民说话的同时,又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以又有它强烈的党性.这二者看来是对立的,实际是一致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要真正站在党的立场,办好群众的报纸,这是很不容易的,就必须面向实际,反映实际,指导实际.所谓实际就是我们人民和国家的生活和斗争,这广阔得很,深远得很,复杂得很,也丰富得很.这里,不管你是编辑,还是记者,都不能离开这个根本的东西,也可以说这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源泉.资产阶级的报纸,他们号称人民的喉舌、代言人等等,但他们实际还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代表资产阶级说话的.别的不说,就拿他们对待革命人民来说,他们总是在革命人民的头上贯以匪、贯以贼,或捣乱分子;对人民
简介:<正>一、当前新闻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新闻专业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在新闻基础理论水平、新闻知识的厚度、大学教育培养方式和大学的文化氛围薰陶等方面,确实在各种类型各种渠道的新闻专业教育中,起着主导、主体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名牌大学的新闻专业确实在教育质量上居于新闻教育的前列。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事业在指导思想、传媒结构、管理体制、传播的方式方法和面向社会生活实际等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改革和变化。而目前新闻专业教育改革,无论在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方面,还是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方面,都还远不能适应变化发展中新闻事业的需要。
简介:一个报纸的专版办得好还是不好,首先得向它的读者讨答案。换句话说,读者满意率的高低,是衡量与评价这个专版的至关重要的标准之一。但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要求取读者满意率的确切数值却是万分困难的——要求每位读者都将其读报后的感受一一反馈给编辑部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我们在努力办好江城日报《农村经济》专版的过程中,仍然千方百计地向读者贴近,竭诚对读者的反馈予以补偿,以期尽可能地引起读者共鸣、增加读者满意率。为了下一步探讨起来更方便些,我们先在此列举一些统计数字:1994年1月初至1995年2月末,江城日报《农村经济》专版共出版47期,已在专版上“挂牌”的常设专栏和不定期、短期专栏26个;共刊发新闻稿644条,其中报道对象属于农户或乡村以下单位的“贴近读者型”稿件有631条,占发稿总数的97.98%;专版
简介:<正>21世纪朝着我们走来。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转换点上,思考着昨天和今天,思考着未来。即将过去的20世纪,在中国这块大地上,充满激荡和巨大变革。伴随鸦片战争的烟火西学东渐,十月革命的炮声又送来马克思主义,伟大的五四运动点燃了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和新文化运动的篝火,中国新闻学和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在救亡图存的觉醒中诞生。历时八年的全民抗战,以空前的规模,动员和组织了广大人民群众,推动新文化的大普及,共产党领导的报刊遍及抗日前线和敌后,甩崭新的理论和实践,实现了新闻事业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建国以后的年月,面对社会主义建设,阶级斗争持续不断,在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党委机关报为中心、高度集中统一、以政治宣传为主要功能的办报体系,我国新闻事业既向前发展,又带有很大局限性,处于比较保守、封闭的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拨乱反正,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