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据寺内碑文记载,寺院创建于唐,重修于宋,以祈求圣佛赐福保佑庶民长寿而得名:“资寿寺”。现存建筑,均为明代重修,总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规模颇大,院落宏敞,布局完整。寺内主要建筑物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地藏殿,药师殿,水陆殿,二郎殿等。其中大雄宝殿、药师殿、水陆殿保存明代壁画161.32平方米。
简介:北京图书馆新馆门厅里,一组紫砂陶雕壁画分外引人注目:正门楣中手执斧凿的盘古、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四目灵光的仓颉代表中华民族的远祖,暗示着哲学、科学与文化的初始。两侧壁面上,右边描绘了苦思的司马迁、悲愤的屈原、刻字的毕升、观星的张衡、采药的李时珍以及乐使舞女,象征着史学、文学、印刷、科学、医学和艺术。左侧描绘了讲学的孔子、捧简的老子、乘车的管仲、负经的玄奘、演阵
简介:山西汾阳圣母庙的存在是因为满足了民众对子嗣的需要,虽然这能够保证其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但并未打开通向国家祀典的大门。壁画是宣扬神祇功能的绝好载体,但画工在汾阳圣母庙壁画的处理上,过分地突出了送子的功能。可以说汾阳圣母庙的壁画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圣母信仰的进一步发展。
简介:汾阳圣母庙壁画描绘的是后土圣母的神话传说和后宫生活场景。其画面出现的钟馗、门神、土地、城隍等人物均属于后土信仰体系。而后土在后世的崇拜过程中,其功能由大地之神转为送子之神,反映了以汾阳圣母庙为代表的山西后土信仰的地方特色。
如何翻拍壁画与挂历
明代·资寿寺大雄宝殿壁画
看北图新馆陶雕壁画想起的
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的社会史考察
汾阳圣母庙壁画的后土信仰体系及功能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