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B超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根据修正的Bell-NEC分级诊断标准对其进行分组,分成疑似期组与确诊期组。针对全部患儿实施腹部X线检查与腹部B超检查,对比两组患儿的检查结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疑似期组检查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相应的检出率,腹部B超检查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且在行腹部B超检查的过程中,24例患者肠道蠕动减慢、10例患者肠道蠕动消失、16例患者存在腹腔积液。确诊组检查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相应的检出率,腹部B超检查明显高于腹部X线检查(P<0.05)。且在行腹部B超检查的过程中,32例患者肠道蠕动减慢、18例患者肠道蠕动消失、12例患者存在腹腔积液。结论 针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应用腹部B超检查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相较于腹部X线检查方法更优,对于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胫骨骨膜炎常见又常被忽视,会对教学和训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多方面分析了产生胫骨骨膜炎的病因,详细说明了其症状表现,择优阐述了防治方法。
简介:摘要:选取曾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患有股骨头坏死这种骨科疾病的临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0-50岁。选取采用CT检查的作为对照组(50例),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同时采用MRI进行联合检查的患者作为实验组(50例),比较这两种不同诊断检查方法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检出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26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人。根据移植术后是否出现口腔黏膜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与口腔黏膜炎发生相关的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例患者术后有 18例发生口腔黏膜炎,发生率为69.23%;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入院前抗生素服用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化疗次数为其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年龄偏大、体重指数低,入院前服用抗生素的以及入院前化疗次数多的,患者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口腔黏膜炎的高危人群,需要尽早对口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从而降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采用CT与MRI对患者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对规培生的教学影响。方法 实验对象主要选自于骨科科室中参加规培生计划的规培生共计22人,将规培生根据时间分为两组均接受CT与MRI对患者股骨头坏死诊断方式和内容的教学课程,其中一组是参照组有11人,采用主要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另一组是实验组有11人,本组规培生则是在参照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情景教学方式教学。对比分析两组规培生采用CT与MRI对32名患者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阳性检出率、依从性和教学方式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实验对象的诊断准确率和阳性检出率依次为93.75%、96.43%,而参照组实验对象的结果依次为71.88%、75.00%,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考察了两组对教学方式的依从性,实验组的依从性是90.90%,相比于参照组的依从性72.73%来说,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实验组的满意度为81.82%,而参照组的满意度仅为72.73%,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 在对规培生进行CT预MRI对患者股骨头坏死诊断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单一的问题导向与情景教学方式有助于规培生更好的了解与学习到诊断方式,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还能提高教学依从性,促进了规培生自主学习、个人能力的提升,值得在教学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