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贾岛(779~843)字阆,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他的诗多描写自然风物,抒写闲情逸致,诗境平淡,注重炼字炼句,是苦吟派诗人。
简介:《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中唐著名(zhuming)诗人。他的诗追求奇巧、精致,有其独特的风格。
简介: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古诗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为达成这-目标,我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寻隐者不遇》时,通过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凝练美,意境美,使学生从短短二十字的五言绝句中领略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简介:贾岛是以“推敲”著名的苦吟诗人。可是,《寻隐者不遇》一诗,乍一看,明白如话,全无半点推敲的痕迹。其实,推敲不一定在词句上,整个构思也可以推敲。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一共写了几个人?隐者、寻者、童子。那么,谁又是主角呢?从题目上来看,好像是隐者。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诗中的这位隐者,像谜一样,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自始至终都飘浮在诗的意境深处。
简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见卷首)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戴天山,与李白的居处青莲乡同在四川省江油县。两处相距不远。在这首五律中,诗人通过描述访友未遇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幽丽;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简介:那些山一直往下沉沦无论是往上奔跑还是朝下滑落你都无法阻止那些山一直往下沉沦无数云朵使劲向上拽拔太阳老哥扯得满脸通红浑身枝条抖得莫辨真假还没来得及惊叫一声一切匆匆坠入无边的沉寂眼睛成为多余器官扎进心坎的刀片锋利无比作为哨兵你心知肚明那些山脉其实寸步未离
简介:编辑推荐:《惟有光阴不可轻2》上市后的某一天,朵爷突然问我:“要不要让林桑榆写一个‘光阴’的番外?”想来是上市后读者对魏光阴心心念念,不愿那个清风明月般的男孩结局如此。后来看完这个故事,我在编辑部哭肿了眼睛……(作者微博:@林桑榆real你们去骚扰她吧!)
简介: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简介:~~
简介:唐代交游酬唱、读书山林之风很盛。文人逸士常常要到幽僻之地去探访那些远离人群的友人或僧道,可由于信息、交通的落后。不可能有即时探访预约,“寻访不遇”的情况也就无法避免地经常发生,于是,自然产生了许多“寻访不遇”的诗歌。
简介:穿行于教育工作中,校长当悉心观察,观照自我。以教师为镜,可以品管理得失;以学生为镜,可以观学校圆缺,唯其如此,才会成为师生和家长期待的校长。
简介: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后人构筑起了缤纷的历史人物画廊,通过司马迁的刻画,《史记》中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和人生经历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了,并对后世的文人以及他们的诗文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吟咏《史记》人物的诗,“史书阅兴亡”的唐代大诗人杜牧,其诗歌中就有不少作品摄人了《史记》中的怀才不遇的人物形象,或借古讽今,或应景抒怀,或寄寓个人情感,或勉励友人。
简介:汉代涉及隐逸话题的赋体文学,在其思想潮流、生活方式、文化理念等时代特色孕化下,开辟出了“招隐”“不遇”“自适”三大母题,不仅丰富了汉赋的呈现和功用,亦为魏晋南北朝文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后来者递相祖述,踵事增华。
简介:《归园田居》和《归去来兮辞》是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的不朽名篇,一诗一文分别出现在必修二、五两个模块的古诗文作品单元中,是学生了解陶渊明隐逸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重要篇章。袁行霈先生认为,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是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简介:严复任职北洋水师学堂期间与李鸿章的关系曾引起人们的关注,一般以“怀才不遇”说明严复的悲剧,但此说不能真实反映出大器晚成的思想家严复的成长境遇。严复本人的“北洋当差,味同嚼蜡”的夫子自道,也未必是针对李鸿章的不满情绪。严、李关系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他们不仅是下属与上司的关系。而且是思想家与政治家的关系。
简介: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一趟,带回些野兰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而且脸上倒有几分愠怒;时有进山去,便从此不再带回那些野长的兰草了.,这很使我奇怪,问池,又不肯说,只是有一次再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访兰去吧!”
简介: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培栽。几年时间,我家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个品种,像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几十里的人就都跑来欣赏,父亲并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几分愠怒;从此,再进山去时,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
简介:导读:绘景状物,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应该掌握的写作方法。这也是同学们乐意写作的题材,而且大多表达得比较到位,能描述出景物的个性特点。但是,若以更高的标准来看,也许你会觉得这些习作都少了些令人激动的东西。究竟少了些什么东西呢?先来读一读本栏目推荐的两篇习作,相信你的眼睛会为之一亮呢。
简介:
简介:【摘要】意象是诗歌之魂,基于意象的探究学习无疑是古诗词教学的最有效方式。因此,古诗词教学就是要引领学生探寻诗词中具体物象,在想象与对比中与诗人情意相通,描摹出真正的意象,进而在幻化而成的意境中感悟诗人的情意,感受古诗的神奇魅力,开启古诗教学的神秘大门。
寻隐者不遇
我们来写《寻隐者不遇》
《寻隐者不遇》古诗教学谈
漫读《寻隐者不遇》《山行》
景如画 情似曲——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赏析
山中隐者(组诗)
不如不遇魏光阴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登峨嵋寻李白不遇
唐诗中“寻访不遇”的多重意蕴
晚乌:珍藏在孩子生命中的隐者
杜牧诗歌对《史记》中怀才不遇人物形象的摄入
招隐·不遇·自适——论汉赋“隐逸”主题的三大母题
隐者的无奈,逸者的诗意——谈古代诗歌单元的课下练笔
严复与李鸿章关系释论——以“怀才不遇说”为中心的讨论
访兰
访秋
寻“隐者”意象,辟古诗词教学蹊径——以《游园不值》的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