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于《召南·采蘋》主旨的理解,历来纷争不断,有“大夫妻能循法度”、“教成之祭”、“美邑姜”、“女子祭祖”、“女奴置办祭品之劳动”等几种观点。而结合周代的礼乐文化来看,我们发现该诗体现了笄礼和婚姻的重要关系,《采蘋》是对周代笄礼制度及其仪式的诗性表达。
简介: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戏曲作家与作品,积淀了丰厚的文学遗产与艺术遗产,这些遗产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对民族兴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简介:《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关于该诗的修辞艺术,古今学者均未于之深究,只是在《采薇》赏析的文章中才稍有涉及。实际上,《采薇》一诗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其艺术特色是丰富多彩的。仅拟就其修辞方式加以探讨,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简介:南戏于北宋末诞生,在民间盛行不衰。元末上层文人措手南戏,明中叶被雅化的南戏进入上层社会称为传奇,至此南戏于雅、俗两途并行。晚清花部繁兴,南戏进入地方戏。留存于诸地方戏中的南戏剧目出现折数与剧情递减、剧中主角转移、娱人特性增强、多种南戏关目情节相揉合等特征。
简介:
简介:《幽明录》里记述了剡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谷皮遇仙的故事,谷皮只是药材的一个托名。刘阮入天台山是采药,而最有天台山特色的药材是天台乌药,刘阮采药(乌药)而遇仙。
简介:<正>自从南朝以来,边塞征戍的题材便逐渐为诗人所注目,成为吟咏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以鲍照、吴均、卢思道、杨素、骆宾王、陈子昂等在这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但还没有条件足以形成一个诗歌流派.到了盛唐,由于边塞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到边塞立功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考试而进身容易得多,于是大批文士投身戎幕,奔赴边塞,再加上盛唐那种
简介:清代中晚期的经世名臣、著名学者梁章钜,其政绩与学术成就在近代以来比较引人瞩目。这些卓著成就与其在中年时期参加京城著名的宣南诗社及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宣南诗社之聚会活动为文人雅集修禊,但其活动内涵并不单一,关注国计民生,研讨和助力经世致用之思潮,倡导改革更法亦为活动之要素,对诗社成员的影响更是绵长深远。
简介: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有全本、删节本、折子戏等多种形态,适合了不同观众的观赏需求。全本演出的故事情节丰富,但演出时间长,容易使观众产生观赏疲劳;删节本删去原作的一些过场戏或与次要人物有关的场次,但仍保持着原本情节结构的完整性,既节省了舞台时间,又保持了原作的框架。折子戏不顾及原作情节结构的完整性,从原作中选摘部分场次,所选的折子更重视舞台表演技艺。
简介:本文分为五部分.在简要介绍江苏学政操持江阴南菁书院"大政"之后,主要阐述该院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特点,诸如:宽松自由的学风,严格的学术训练,"经世致用"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富于创新的精神等等,使"课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在书院转型时期,它的"维新"倾向于改革措施,尤具特色.它不过存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却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引起胡适的研究兴趣.
简介:宪政是一个古老而又时新的话题。布坎南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阐明了他的宪政理念。他的公共选择理论直接导致人们注意和重视规则、宪法选择和对规则的选择,而在后期,他集中关注的是立宪问题,并初步形成一个立宪经济学的框架。通过对其“宪政”思想的叙述和剖析,揭示宪政的本质及其对我国现行经济制度的参考价值和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简介:南渡初年,高宗政权承担着双重历史任务,对外要抵抗金人的进攻,对内要重建被金人摧毁的统治中枢,摆脱北宋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实现国家中兴。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诗人们表现出一种复杂的心态。一方面国家与民族危亡激发了诗人们强烈的报国热情,中兴的热望使他们的心态表现得慷慨激昂。另一方面由于高宗的庸弱,南宋在抗金中屡屡失利,国家的重建也举步维艰。诗人们中兴的热望很快就被无情的现实吞噬,失望、不满的情绪急增,复国无望与英雄失路的感伤成为他们不能释怀的心结。
简介:明代人对宋元南戏的改编也是对前人作品的接受和再创造。宋元南戏的“明改本”注重“演述干预”,其演述手法比元杂剧进步。明人改本对剧中人“自曝其短”进行了改易,其实质是以“评论干预”寄寓作者的态度,以人物“自报家门”和上下场诗评论人物,以诗的形式评论剧中人物,会通前代诗文来评论剧中人物;改编者注重剧场主体的交流互动,潜换三重演述身份,自由穿梭于“剧情内外”;在中晚明的改本中,人物的角色行当分工逐步细化,因而这些改本强调净末丑的“戏乐”功能。
简介:南戏《琵琶记》早在江户时代就传入日本,并已经出现了译本。到了日本近代学术转型以后,翻译、注释等传统形式仍在持续,既有梗概,也有节译;既有训译,也有日译;既有译而不注,也有既译且注,一时颇为热闹。其译注者都是名著一时的人物:盐谷温、铃木虎雄、幸田露伴、川临风、西村天囚、宫原民平等。而另一方面,现代专题论文论著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大擅其场,19世纪末便已在南戏及《琵琶记》研究上执其先鞭,其中尤以森槐南的研究最具开创性的意义。
简介:在岳麓书院长达千余年的历史中,元代山长研究一直几近空白。我们仅知道有朱某、张厚两人曾任山长,但是不仅事迹无考,连姓名亦复残缺。最近,我们发现了一位新山长———张图南的若干文献史料。本文通过这些史料,考述了张图南与岳麓书院的关系及生平交游与理念,力图为岳麓书院教育史研究呈现出一位真正意义的元代山长。
简介:晋永嘉之乱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移.移民的最终定居地,有着地域选择的鲜明特点.移民一般选择政治上较为稳定,社会、自然地理条件类似甚或优于迁出地的地带居住.移民迁入地接纳移民越多,这种倾向越明显.京口、晋陵一带有着与黄河流域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复因政治上的种种便利,遂成为南迁移民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移民地域选择完成后,封建国家面临诸如安置流民、处理土客关系等新问题,其诸种政策对此有所反映.
简介:被等释为"贞女抗暴",现代学者认为是一青年女子强烈反抗一位有妇之夫逼婚的心声.本文紧紧抓住"谁谓汝无家,何以速我讼"这一疑点,结合上古的婚姻习俗考证出这是一位伤心欲绝的妻子忧伤坚定的离婚誓词,文中之"兴"亦说明了这一点.
简介:“前后”和“顿渐”是早期南禅思考修行和解脱时常用的哲学语言,这些语言中蕴含着对于时间的思考.早期南禅认为时间表现于个人和众生的“心”中,是一种对于“念”的错觉.时间有着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即以时空交错显示“顿悟”时融汇中西古今的思维跳动.早期南禅对时间的思考是一种对时间的承认,同时亦是一种对时间的解构,以弱化物理时间前后、长短、快慢的属性和以心理无念的超越性来解构时间,从而达到对时间的领悟和自身的解脱.
从周代笄礼制度看《召南·采蘋》主旨
传承南戏优秀遗产弘扬南戏当代价值
《采薇》修辞方式初探
南戏留存剧目检讨
广采百花好酿蜜
刘阮采乌药遇仙之考
奇情壮采的边塞征戍诗
梁章钜与宣南诗社
南戏剧本的舞台传播形态
高校图书馆期刊的采与访
试述江阴南菁书院的治学特点
布坎南宪政经济思想初探
论南渡初年诗人的创作心态
英国“租”、“割”南九龙刍议
宋元南戏“明改本”的演剧形态
南戏《琵琶记》在日本的翻译与研究
元代岳麓书院山长张图南考
晋永嘉乱后南迁流民地域选择述论
《诗经·召南·行露》的千古误读
从《坛经》看早期南禅的时间意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