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程序参与原则是程序正义的最低限度标准之一。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是民事诉讼中辩论主义与处分权主义的综合或上位概括。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是程序主体性理念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要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就必须尽快确立辩论主义和修正处分原则。
简介:我国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是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时新增的特别程序之一,在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具有传统刑事司法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但由于尚在探索实践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境。本文对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的适用规则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具体实践情况提出了完善建议。
简介:高素质的法官职业集团是近现代民事诉讼当事人不能选择法官的正当性条件,反之,民事诉讼当事人就有了选择法官的正当性.我国民事诉讼中高素质的法官职业队伍远未形成,鉴于此,赋予民事诉讼当事人选择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是程序保障的新视角.
简介:社会主义建设、教学与科研,都离不开管理。在管理中,人是决定的因素。因而管理就要抓住人这个关键,确定以人为本的观念,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创造人人参与管理的氛围。
简介:当事人恒定与诉讼承担两者各有其优缺,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考量的是制度设计者的智慧。我国在2015年的《民事诉讼法解释》中明确地规定了当事人恒定与诉讼承担,但从比较法的角度以及实务中的操作来看,该规定的正确、统一适用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当事人恒定,第三人参诉,变更当事人,诉讼承担后与249、250条四款几成对应,从解释论的角度出发协调完善两者显得尤为必要。
简介: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告诉我们,大学生有其合理的内在需要,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关注对其需要心理的引导和预测、满足其合理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其需要结合起来。
简介:在当今以人为本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语境中,朱光潜前期的美育思想具有广阔的阐释空间。他前期著作中针对人的某些精神困惑和病态心理的分析,以及由此对教育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对于指导当代理想人格的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他的“人生艺术化”指向,对于调节当代人的人文心态也有着积极意义。
简介:20世纪30、40年代的平民教育思潮在中国农村掀起的波澜是非常壮观的,它代表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对农村发展一种深刻的认识,代表一种知识分子的良知,这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三农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重温近代这股勃然而发的平民教育思潮,汲取其中的经验与教训是很有必要的.
简介:教化就是“以教道民”、“以教化民”,通过道德教育来感化人民,转移世间的人心风俗,培养道德主体“应然”的道德选择能力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儒家曾建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化理论,并在长期的教化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其中包含了不少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对今天的社会道德教育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分析当代道德教育的实然状态对理想教化的悖反,探讨了儒家教化思想在当代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价值定位。
简介: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一个做教师的人,应该对学生传播做人的道理;教授赖以生存的技能;解答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的工作中,"授业"、"解惑"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播做人的道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实际上,"授业、解惑"是教书,"传道"为育人.
简介:新的历史时期我党进一步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政治伦理价值观,把以人为本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政治伦理化,是伦理价值在政治操作中的创造性应用,即在意识形态上自觉地为政治制度或结构的运行设置伦理机制。转型时期当代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又呈现出新特点、新原则。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当代政治伦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应该正确把握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联结,坚守科学政治伦理价值取向。
简介:实施课程改革,必须改进教育策略。教育策略有:激起认知动因的策略,组织认知内容的策略,安排认知方法的策略,利用认知结果的策略。
简介:
简介:开放教育的主要矛盾是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不相适应的矛盾,“坚守开放教育主阵地,谱写开放教育新篇章”是电大面临的整体转型升级的新任务.要解决好主要矛盾,完成好新任务,必须在“实干、规范、宣传、服务”上下功夫.
简介:本文从反思当代审美文化的角度分析此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通过分析当代审美文化的特征,指出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根本缺陷,并探讨构建健康审美文化的关键因素。
简介:在今天,全球化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提供了现实语境。在全球化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动力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沿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路径,分析全球化下的资本主义现代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我们如何参与全球化提供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需要吸收西方的现代性理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性理论话语,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简介:教师的人格示范是实现学校教育价值的重要手段,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承担人格示范的道德责任.教师只有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示范.
简介:崔践在《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电大的“高端”办学机构对“低端”教学点缺乏足够的涵盖利益,导致基层电大办学举步维艰并产生离心倾向。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研究发现,如果一个组织的高层不能在利益上对基层组织成员给予足够的利益涵盖和选择性激励,
简介: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奋斗目标的确立,实践公平正义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方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工程。机会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重要起点,是矫正当前中国教育发展失衡的重要原则。当前,我们要着重在培育机会公平的文化教育理念、创新机会公平的制度模式、打造机会公平的教育起点等方面寻求突破,不断实现中国教育发展的机会公平。
简介:现代社会的人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平庸的恶"的考验,能否在纷繁复杂的影响因素中保持独立思考,进行选择和判断,体现出整个民族的道德水平。重视和培养道德批判力,是当今公民教育、社会现状及德育现状之必须,社会、学校、教师及道德主体本身,要形成合力,付出应有的努力。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实质性程序参与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探析
论民事诉讼当事人选择法官之正当性
管理必须抓住人这个关键
从解释论的角度理解当事人恒定与诉讼承担――基于《民事诉讼法解释》第249,250条的综合考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人的需要
朱光潜前期美育思想的当代阐释
近代平民教育思潮的当代反思
儒家教化思想的当代价值
德育教育必须进课堂
论以人为本的当代政治伦理价值
实施课程改革,必须改进教育策略
必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
推进开放教育的“四个必须”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当代审美文化反思
全球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教师必须履行人格示范的道德责任
电大体制改革必须重视顶层设计
中国教育发展必须注重机会公平
德育的现实诉求:道德批判力之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