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王若光,男,1981年生,山西太原人,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1年,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体育系,在本科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加学术会议2次。2005年,入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读研期间,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信息化与体育管理变革》、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文明的理论研究》,在《体育学刊》《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天津体育学院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纯化体育:对我国体育运动项目管理的批判与重新梳理》一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体育)》全文转载。
简介:1米97的大个儿,一张娃娃脸,粗黑的眉毛,不大的眼睛,虎头虎脑的小伙子跃入人们的视线。这就是于雅光———一个去年底从乙级队河北队临时转会到湖北红金龙男排的新人。在联赛的技术统计上,于雅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居然在发球、拦网和扣球三项都名列前茅,与国手安家杰、陈方不相上下,引起圈内人士的关注。但翻开联赛秩序册,在湖北队的名单中连他的名字都找不到,奇怪!于是见到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秩序册上没有你的名字!”原来他是去年年底才从河北队临时转会过来的。在漳州秋训参加全国锦标赛时,于雅光被正处在新老交替关口上的湖北红金龙男排相中,17岁的年纪便首次踏上了甲A赛场,而他球衣上的号码也正是17号。出生在河北邯郸的于雅光上小学6年级时,身高已经1米77,已经练过一段田径的他被河北省体校排球队选中。1995年进河北省二队,次年又上到河北省一队。1998年,于雅光入选国青队在秦皇岛参加集训,虽然是陪练性质,但依然令他兴奋。场上的于雅光总带着虎虎生气,属于那种扣球就倾尽全力,不留退路的人物,看着爽快。他扣球,拼尽全力,痛快淋漓,救球时,奋不顾身、不依不饶。趴在地板上也没能救...
简介:<正>人体的运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内能源物质提供能量的能力。这些能源物质有高能磷化物(如ATP、CP)、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根据它们代谢产生能量的特点,可分为无氧及有氧代谢两大过程。其中可分为三大能源系统:即非乳酸系统(ATP—CP系统)、乳酸能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糖、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系统)。前两大系统属于无氧代谢过程的两个环节;后一系统属于有氧代谢过程。它们均可在不同条件下,根据肌肉活动的性质进行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活动需要。但这三大能源系统的供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具有偶联反应的特点。同时,由于人体内的能源物质受细胞内代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