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根据梵文复合字母jnā在12、13世纪之交河西地区的音译,发现其在西夏蒙元时代并没有统一的读法,这应该是盛唐密宗佛教传入河西地区以后译经者由于师承各异而产生的不同翻译习惯所致。

  • 标签: 梵文 对音 咒语 西夏
  • 简介:摘要抖短视频是这两年新诞生的一款手机APP,它的迅速火爆是有目共睹的,本文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抖短视频进行了浅析,以期对其他学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抖音短视频 发展 影响
  • 简介:<正>一字典以字头为收列单位。一个字头有的只有一个读音,如天地的“天”只tian,有的字头不只一个读音,如“长”字表示两端的距离chang,表示增加zhang。如果考虑到某些前代文献里的特殊读音,有的字头的读音可能会更多。编纂字典,一个字头有一个读音就建立一个项,多音字有

  • 标签: 语言 汉语大字典 辞书 修订工作 有关问题 语音演变规律
  • 简介:华北官话区的京津一带,在比较随便的场合,本地说话常出现含混不清的一种状态.这种现象我们沿用外语教学界的术语'吞'来指称它.到目前为止,从语言学角度来描写、分析北方话中吞现象的报告并不多.本文试图通过对天津方言吞现象的描写以及分析来加深对这个语言现象的认识.通过调查发现,吞现象虽然含混,但仍可听辨与记录;看似混乱无章,然而内中不乏规律性.本次调查纪录了570多个的三字组与四字组的口语常用的词语.天津方言的吞最常见的是三字组的吞.在吞状态下,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是第二个音节,其次是第一个音节,最末音节最稳定.吞是一种共时音变,是语流音变中出现的一种弱化形式.吞现象在生成系学上有特别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天津方言 吞音 共时音变
  • 简介:<正>浙江宁波市内系可归纳为老派和新派两个,以部分老年为主的一些用老派系,大部分用新派系或向新派系靠拢酌语音。本文讨论新派系,兼及老派语音,并对宁波语音发展变化作一些理论分析。

  • 标签: 连读调 宁波方言 双音节 单音节 音系 调型
  • 简介:1999年《中国语文》第4期刊载了张淑敏先生的《兰州话中的吸气》一文,首次报导了西北方音中一种很特殊的吸气。随后又有王森先生《甘肃话中的吸气》刊载在《中国语文》2001年第2期.据笔者调查,这种吸气还见于宁夏南部,语音特征、功能特征与甘肃话一样.本文在张、王两位先生

  • 标签: 固原方言 吸气音 特征 功能
  • 简介:为了解决"林阴""林荫"混用的情况,《普通话异读词审表》规定,"荫"统读为yìn,"林阴路"不能写作"林荫路"。但这一统读规定的效果不佳。本文从语音、语义、语法三个方面说明"阴""荫"的语源关系,阐明《审表》废除"林荫"的原因和效果,并探讨审工作是否包括字形调整、审工作的原则等问题。

  • 标签: “荫”的统读 “阴”“荫”语源关系 统读原因和效果 审音原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比较《毛诗古音考》、《韵补》和杨简《慈湖诗传》所引《补》的证,发现《毛诗古音考》大量袭用《韵补》证:证全盘袭用或基本上全盘袭用者约占可资证比较字的20.86%,袭用《韵补》全部证者占可资证比较字的54%,袭用《韵补》部分证者约占可资证比较字的20.57%,没有袭用《韵补》证者约占可资证比较字的4.57%。《毛诗古音考》多出《韵补》的证,全部或部分可在《补》中看到。陈第袭用吴械证颇费心思,且偶见谬误。

  • 标签: 吴械 陈第 音证 比较 古韵学
  • 简介:<正>上海《解放日报》曾有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要治一治"气管炎"》,初读标题,以为是谈医说药的文章,既而读论述内容,原是针砭某种时弊,劝戒有些不要由于夫人干预"朝政"而影响工作的,才知道是"妻管严"的谐音。"妻管严"者,惧内也。读罢不禁哑然失笑,赞佩作者命题风趣幽默,寓庄于谐。不直说本字,而借同音字来代替,"转了一个弯子",让先不解、后会意,有一种说"俏皮话"的效果。古人有借以对仗的。如:"厨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孟浩然《裴司士见访》)借"杨"作"羊",与"鸡"相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

  • 标签: 义谐音 生义 谐音小札
  • 简介:<正>近几十年来,语言学毫无疑问地取得了相当可观的进展与成就。随着新的、尚未提到的各种语言日益增多,同时对于一般语言这一种人类唯一特有的自然现象,也开始有了初步的了解。不过,含糊不清的问题仍然存在不少,例如:(一)一种语言原来是什么?怎样决定是一种语言而不是某种语言的异种,或变种,

  • 标签: 音节 两种语言 音段 介音 滑音 辅音
  • 简介:今年是新中国建立60周年。60年来我国在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语言文字工作也是这样。这里我们对普通话异读词审工作做一个回顾,并谈谈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 标签: 异读词 普通话 审音 语言文字工作 新中国
  • 简介:《广西瑶歌记》是赵元任先生早年的著作,其中部分瑶歌字、、义关系仍有待商榷。本文借助民间文学、苗瑶壮语和汉语方言的材料,确认了12个音读字、5个假借字和8个训读字,明晰了5个词的意义。此外,指正了《再读(广西瑶歌记)》对原著的误读。为更好地理解瑶歌,补充介绍了瑶歌的背景。

  • 标签: 瑶歌 考释 音韵
  • 简介:朝鲜在李氏王朝时期刊行了一系列汉朝对音韵书、辞书及会话读本。在这些对文献中,申叔舟、崔世珍等朝鲜汉学家对当时的汉语语音做了较全面的描写和论述,其中近代中的热点问题几乎囊括无遗。本文以朝鲜文献中的谚文对为根据,探讨中古微母字在近代的演变过程,指出《洪武正韵译训》(1455)到《四声通解》(1517)时期是微母从半元音向零声母演变的过渡期。

  • 标签: 微母 对音 朝鲜文献 零声母
  • 简介:<正>缩气(implosive)有的国内外语言学著作称为先喉塞音(pre-glottalized)。上海南汇方言老派系的缩气有三个,除了有双唇缩气?b,舌尖缩气?d外,还有舌面中缩气??,这在汉语方言里是非常独特的。由于??在汉语方言里属首次发现,所以本文的重点是讨论??。一、发音机制及特点对于中国境内的缩气?b、?d的发音机制及特点已有一些学者论述过(赵元任1935,李方桂1943,1977,A·G·奥德里古尔1959,游汝杰1984,陈波1986),本文再作如下的补充。南汇方言编气?b、?d、??由非肺部气流及肺部气流两方面构成。发音时,喉门略

  • 标签: 吴方言 声母 汉语方言 上海南汇 布依语 首次发现
  • 简介:古藏语有m-、fi-两个鼻冠可以和不同的塞音、塞擦音组合成不同类型的鼻冠声母,发展到现代藏语方言,鼻冠声母的分布、演变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其来源也比较复杂。根据我们的考察,藏语鼻冠声母根据基本辅音的清、浊不同来源不同,基本辅音为浊音的鼻冠声母来自不同前置辅音的“整化”或鼻音,而基本辅音为清音的鼻冠声母一部分是从其他前置辅音的“整化”来的,还有一部分从前一类鼻冠声母分化出来的,单纯的鼻音同时也能演变为鼻冠声母。

  • 标签: 藏语 鼻冠音 方言分布 特点 历史来源
  • 简介:说所以较为流行,原因之一是它常被人同其他一些未经证实但却为部分信奉的说法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理论联盟"。初步探讨这个"联盟"中的主要理论增字构词法之说、语音造词法之说和语词羡余成分说问题,发现持论者为它们搜寻的理论依据靠不住,说明它们还不具备做理论依据的条件,所以都不能证明衍说。

  • 标签: 衍音说 增字构词法 语音造词法 羡余成分
  • 简介:系统地考察江有诰的叶,不仅对重新认识叶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全面准确评价江氏古音学的成就。王力等先生认为江氏的叶和朱熹的叶无异,是乱改字音。文章统计了江氏《诗经韵读》中全部的叶,共有58处。通过全面考察这些叶,发现江氏的叶并不是乱改字音。他的叶音标准是他确定的古音,他的叶本意是多音定一

  • 标签: 江有诰 《诗经韵读》 叶音 多音定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