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一旧话重提用不用方言土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中,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有些作家爱用方言土语,有些作家提倡运用方言土语,周立波就是一个代表人物,他说过:"我以为我们在创作中应该继续的大量的采用各地方言,继续的大量的使用地方性的土话。要是不采用在人民的口头上天天反复使用的生动活
简介:摘要在我国的语言发展的历史中,由方言衍生出的新时代流行普通话渐渐开始萌芽。这类词语大多数由某地的社会现象产生,通过互联网或者电视剧或者表演的形式逐步在社会大众中传播。通过对上述词汇的研究,笔者认为这类词汇的出现有利于语言系统的更新和优化。本文在阐述了该类词汇出现的背景和特点后,对该类词汇使用的原因和使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该类词汇的研究做出了自己的理论性贡献。
简介:本文说明了方言词之所以需要考求本字的原因,提出了考求方言词本字的音韵论证的意、要求和方法。要求有二:声韵调都能用古今音对应关系解释;经得起姐妹方言的验证。方法有三:排除法、类推法、比照法。最后指出,不是所有的方言词都有本字可考的。文中作为例证评论考释了58个闽方言的本字。
简介:
简介:摘要隆化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中部,七老图山脉西侧,东与内蒙古喀喇沁旗相邻。隆化距离北京约270公里,距赤峰约210公里,距辽宁朝阳约340公里。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隆化方言词汇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特点。笔者认为隆化方言是一个介于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之间的一种过渡方言。词缀丰富是隆化方言词汇的一大特点,本文旨在讨论隆化方言词汇中较为常用的前缀。
简介:摘要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方方创造了一系列带有浓郁的“汉味”小说,本文主要以方方《落日》、《出门寻死》、《万箭穿心》等小说为语料,从小说语言中的武汉方言词汇、方言敬词及詈语的角度,对方方“汉味”小说中的武汉方言词汇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对方方“汉味”小说的解读进行指导。
简介:摘要本论文通过对杨争光作品中的方言词进行收集整理,根据词性和使用频率将其分为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发现在创作中使用关中方言词,能使作品读来更有地域文化色彩,更能凸显出他笔下西北农民们直爽豪迈的性格,展现了浓厚的陕西关中农村气息。
简介:目前国内学者更多地研究和探求汉藏语系内部的同源词。人们对汉语方言语音之间的差异关注得多一些,而对方言的共性似乎重视不够,很少有学者借助历史比较法来探求各地方言的同源关系。文章试图借鉴历史比较法来挖掘和探求吴方言和非吴方言的同源词,分析各地方言词的同源关系,以便更清楚地了解汉语及其方言演变的历史。
简介:方言字与俗字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字;方言本字当中既有通用字,也有方言字;方俗字既有方言字特征,也有俗字特征。方言字是个历史范畴,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属性。
简介:鲁迅等重要作家的作品常被选入汉语课本,这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汉语的实况和那个时代的风俗人情。但因为说方言的人往往很难觉察方言跟普通话的差别,所以在写作时,很容易流露出自己方言的特征来。从对外汉语教材中所见的问题出发,讨论鲁迅等现代吴方言区作家的作品中的普通话和方言问题。
简介:“得”读作[ta?^→43],苏州话的“得”用法上跟北京话“得”大同小异。所以,其本字的资格是不用怀疑的。我们把“得”分为两个:“得1”和“得2”。二者的差别有三条:
简介:西宁方言和安徽境内的江淮官话有相同之处,事实上西宁方言和吴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也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本文主要就西宁方言和吴方言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比较。
简介:莲花方言的比较句分为平级句、胜过句、不及句、极比句四种类型。本文将莲花方言的比较句与普通话比较句作了较详细的比较,得出了两者之间的一些异同之处。
简介:内容摘要兰州话中存在着许多叠字的语言现象,其中尤其以形容词重叠式、名词重叠式和副词重叠式居多,它与现代汉语中的重叠形式在结构、意义和感情色彩多有不同之处。兰州方言里还存在许多普通话里没有的重叠形式。本文大量搜集了兰州方言形容词、名词常出现的叠字现象,通过分类举例的形式解释和说明其结构,并通过列举句子,将其放在真实的语境中,直观展示出它的意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最后,将兰州方言中的叠字词现象与普通话中的叠字现象做对比,展现两者的相同之处和兰州方言中叠字词现象的独特的一面。
简介:浠水方言的人称代词程从荣湖北省稀水县地处鄂东,紧靠长江北岸。浠水话有两套人称代词:一套是“c我、c你、c他”[cgoclict`a]。用法上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另一套是“我、你、他”[golit`a],只能用作定语表领有,意思是我/我们家(的)、你/你...
简介:摘要汉语中动词的重叠式一直是汉语研究不断讨论的重点之一,宁洱县城、乡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形式比其他词类较为丰富,与大多西南官话一样,单纯重叠形式有AA式,双音节动词形式有AABB式。其中还有“VV瞧、V来V去、V了V”等四字组的方言动词重叠形式。
简介:聊斋俚曲中的很多词语跟现代淄川方言相同.许多语音材料显示俚曲的语音不是纯一的方音,更不像现代的淄川方音.第一,常用字不少有两种读音,又不是同一方言中的文白异读;第二,现代淄川方音声调只有平上去三个调类,淄川上声包括古全浊以外的上声字,还有古浊平和全浊入声字.但聊斋俚曲却有阴、阳、上、去四声.推测蒲松龄创作俚曲使用的是山东官话.
简介:<正>本文描写信宜话的"咁"、"噉"、"个/那"以及在名词前面出现的同类成分。这些成分在修饰其它词语的时候,往被修饰词的内涵里增加的内容是可变的,不固定的。比较普通话的两个例子:牙雕展品最受欢迎;"牙雕"作修饰语,不管说话人在什么场合下话,被修饰语"展品"所增加的内容都是
简介:本文对《汉语方言大词典》在立目、释义、书证3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商榷。
方言词语和修辞
新词新语中的方言词研究
考求方言词本字的音韵论证
四川达州方言词汇语法研究
隆化方言词汇中典型单音节前缀
方方“汉味”小说中的武汉方言词汇研究
杨争光作品中的陕西关中方言词研究
吴方言与非吴方言同源词初探
方言字初探
吴方言区作家的普通话和方言
苏州方言的“得”
西宁方言与吴方言的一些语言现象之比较
莲花方言的比较句
兰州方言叠字词现象
浠水方言的人称代词
宁洱方言的动词重叠
聊斋俚曲的方言属性
信宜方言的指示词
《汉语方言大词典》商榷
临夏方言的儿化音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