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禅的偈语中有许多可以称之为“矛盾”的语言现象,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张公饮酒李公醉”。“双手相叩出音声,只手音声如何闻?”

  • 标签: 逻辑语言 语言现象 音声
  • 简介:文章讨论语法描写的逻辑格式,因为只有遵循逻辑要求才能保证描写的穷尽性、严密性和可靠性,而可靠的描写是建立语法理论的基础之上。文章展示了语法描写中可能运用到的逻辑形式,并以实例分析说明了如何在逻辑命题内部建立相关性来解释对象并建立或验证理论的。

  • 标签: 语法描写 逻辑 蕴含关系
  • 简介:<正>"隐逻辑辞格是这样一类辞格,它们从表面上看,都是逻辑所不能容许的;然而实际上又都合乎逻辑.这些辞格的逻辑隐藏在艺术表达的背后,所以称它们为隐逻辑辞格。"(陈宗明《逻辑的辞格和辞格的逻辑》)混杂隐愉(mixedmetaphor)就是隐逻辑辞格的一种表现。它以定心结构为表现形式,定语和中心语分别否定和肯定同一个对象,这互相矛盾的两部分构成一个表面上违反不矛盾律(A不是非A)的组合,因而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中心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它只是暗示一种比喻的意思。因为这种意思是通过否定和肯定相混杂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所以称之为混杂隐喻。

  • 标签: 混杂隐喻 辞格混杂 逻辑辞格
  • 简介:<正>逻辑与修辞的关系,人们谈得不少了。讨论得较多的是那些看起来不合逻辑而实际上不仅不妨碍语言的交际职能,而且还具有修辞效果的句子。一方面,人们已经认识到"修辞必须以逻辑为基础,违背正确的思维规律,就谈不上语言的表达效果";(阮显忠《修辞与逻辑》)而另一方面却又认为"某些修辞手法确实无法从严格的逻辑学中得到解释",(引文同上)"以逻辑或语法的尺度去衡量,都成问题。"(林裕文《修辞与逻辑、语法的关系》)

  • 标签: 不合逻辑反差 反差修辞
  • 简介:<正>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联的语言单位排列起来。以"壮气势,广文义"(陈骙:《文则》)的一种修辞手法。排比项之间无不受逻辑规律的制约的。研究排比项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排比句内容的理解;并使我们的表达,不仅具有恣肆汪洋的气势,而且还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力量。一、语序隐合逻辑联系排比项之间的逻辑联系,常常是通过排比项的次序来反映的,也就是说排比项的排列不是任意的而是符合逻辑的。例一: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 标签: 之间逻辑联系 排比之间
  • 简介:学界对双重否定的分类有的存在错误,有的边界不清,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定论。因而有必要结合自然语言逻辑描写的严密性和精准性,进行重新分析。双重否定的逻辑特征为:语言结构中存在“~(~p)”或“~~P”,且不表达否定意义。基于莱文森三层次意义理论,将语境引入汉语双重否定的分析中,可以从语义和语用两个维度进行分类和探讨。语义双重否定中的直陈型在逻辑式中直接体现“~(~p)”或“~~p”,隐含型的逻辑式需在逻辑推导过程中或在语义转换后的逻辑推导过程中才能显现“~(~p)”或“~~P”。语用双重否定与语用否定及语境相关。类型型语用双重否定由惯用句式来判定,实例型语用双重否定通过信息补足及逻辑式描写或逻辑式推导来显现双重否定的逻辑特征。

  • 标签: 双重否定 范畴 逻辑式
  • 简介:继之前的研究,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汉语合成复合词中题元结构与表层结构的不对称现象;提出这种不对称可以通过逻辑形式中的题元约束关系来解决。此分析方式符合普遍语法的一般原则,较之前的个别处理方式有所进步。不但汉语合成复合词如此,其他语言(如英语)的合成复合词也是如此,所以有普遍意义。因此,普遍语法的一般原则对处理自然语言的细微结构似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合成复合词 逻辑形式 普遍语法
  • 简介:<正>《逻辑学辞典》在1983年6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填补了我国专科词典领域的一个空白,为学习和研究逻辑学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工具,应该肯定是有益的尝试。但是,坦率地说,这本词典的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既然

  • 标签: 逻辑学 辞书学 专科词典 词目 形而上学 辞典
  • 简介:符号分析开辟了网络冲突性公共话语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首先从哲学根基、分析路径、理论支点三个层面廓清了这一研究主题的逻辑前设和基本理论架构,认为符号冲突研究路径的形成受到建构主义范式转向、哲学的语言学分析转向、微观权力观转向的深刻影响,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理论资源。接着本文结合具体实例,阐释了网络冲突性符号如何通过接合实践进行权力的表征运作:以符号能指一所指的任意关系为逻辑前提,经由聚合(联想)关系建构新的意义体系,运用符号的多层意指实践进行意识形态再生产。文章进一步指出,“抵抗”与“对话”是符号冲突两种重要的话语功能:网民通过建构“替代性话语空间”,形成有别于主导性意识形态的符号体系,体现公民意识的不断觉醒;但同时,也借此传达对话与协商的意图,背后是促进社会改良的积极愿景,体现以语言交往的主体间性为特征的互联网的对话精神——后者往往为当前许多研究所忽视。

  • 标签: 网络符号冲突 接合理论 意指实践 抵抗 对话
  • 简介: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面增强党的“八项执政本领”。其中,学习本领是前提,政治领导本领是统帅,改革创新本领是动力,科学发展本领是核心,依法执政本领是支撑,群众工作本领是基础,狠抓落实本领是落脚点,驾驭风险本领是保障。八项执政本领环环相扣,构成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

  • 标签: 习近平 十九大 执政本领
  • 简介:摘要学习心理逻辑激发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逻辑来设计课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语文学习感觉枯燥,是因为单一的书面教学造成的,有必要对其加以改变,将教学形象化、趣味化,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这是学习心理逻辑激发法的宗旨。

  • 标签: 小学语文 学习心理 逻辑激发法
  • 简介:模糊逻辑模型和交股模型是心理语言学有关言语感知研究中解释言语听辨机制的重要模型理论。模糊逻辑模型运用模糊逻辑和原型的两个概念生动明确地描述了言语听辨的过程和言语在记忆中的储存情况。交股模型将各个层面的因素及影响都包括在言语听辨的过程中。然而,这两个模型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模糊逻辑模型主要强调语音因素的作用,而交股模型则误将听辨过程看作是去除交股中与目标词不相似词的过程。本文通过对两个模型局限性的解析,将二者的优点重组,以寻找一种更为合理地解释言语听辨过程的新途径。

  • 标签: 模糊逻辑模型 交股模型 心理语言学 言语感知研究 言语听辨机制 局限性
  • 简介:皮尔斯首先且主要是一位逻辑学家,但其逻辑观念在思想成熟期经历了重要的变化。他最终相信,逻辑学作为一门完整的科学,应该等同于有关符号的本性或原理的形式研究,即符号学。本文结合有关逻辑学的历史和哲学,澄清了皮尔斯符号学在什么意义上拓展了逻辑学;并基于皮尔斯手稿文本,通过从根本上诉诸逻辑科学的历史使命,解释了皮尔斯为何要把逻辑学拓展为符号学。

  • 标签: 逻辑范围 符号学 现代逻辑 使命
  • 简介:2016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余潇枫做客思南读书会148期,与读者分享“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与思路,推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书《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

  • 标签: 读书会 逻辑 世界 推介 公共管理学院 上海
  • 简介:通过分析《百年孤独》中吉普赛人梅尔加德斯羊皮纸手稿的叙述特性,本文试图揭示“回旋分层”武叙述结构在时间和逻辑上的特征,并且想要证明:在《镜花缘》等其他回旋分层作品中造成了诸种困难的,除了叙述结构本身,还有与叙述结构相结合的内容。回旋分层中主叙述文本与次叙述文本之间真正重要的,乃是同一的底本,或者说同一些只能由“元世界的观察者”知晓的信息。正是这些“跨世界”层次的信息,才构成了“回旋分层”式叙述的诸多特殊之处。

  • 标签: 叙述 回旋分层 百年孤独
  • 简介:<正>阮显忠同志在《修辞与逻辑》(以下简称"阮文")一文中说:"从总体上来说,修辞要以逻辑为基础,违背正确思维的规律,不合情理,就谈不上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但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修辞又有它自己的规律,不可能与逻辑等同。所以,修辞与逻辑必然有不相一致的方面。某些修辞手法,确实无法从严格的逻辑学上得到解释,因为它是修辞。""如果在修辞上能得到解释,尽管不符合逻辑的要求,还是允许的。"(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

  • 标签: 伍铁平同志 修辞逻辑 同志商榷
  • 简介:逻辑范畴体系是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对符号学和语言学来讲,也一样。本文作者试图构建两大符号学派和几种有代表性的语言学的逻辑范畴体系并描述这些学科的发展情况,以探索上述两大符号学派的哲学根源和几种语言学的哲学、符号学根源以及这些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确定这些学科的性质、范围和方法,并期望以此作为研究这些学科的一个纲要。

  • 标签: 逻辑范畴体系 符号学 语言学
  • 简介:一、与安东尼·布莱尔教授的访谈问:布莱尔教授,您好!今年正值《逻辑的自洽》(LogicalSelf-Defense,1977)一书①出版40周年,今天有幸参加这个纪念活动。这本书实际上承载了很多的历史意义,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发端,从北美非形式逻辑运动的兴起到InformalLogic(《非形式逻辑》,A&HCI入选期刊)的创刊,从温莎大学推理、论辩及修辞研究中心的成立,再到温莎大学跨学科论辩研究博士点的设立等,可以说都与此书有关。首先请教一个问题,是否可以说北美非形式逻辑运动发轫于《逻辑的自洽》的出版?

  • 标签: 非形式逻辑 历史意义 修辞研究 布莱尔 安东尼 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