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中,语气副词"果然"与"竟然"是反义词,但在汉语史上,"果"与"竟"在若干义项上是同义词:(1)时间副词"最终、终于";(2)语气副词"果真、果然";(3)语气副词"究竟、到底"。它们的同义关系是平行虚化的结果,而反义关系则是动词语义留存和语境吸收两种机制造成的。

  • 标签: 平行虚化 语义留存 语境吸收
  • 简介:<正>世界上是没有什么事物不存在矛盾的。电有阴极与阳极,化学有化合与分解,人有出生与死亡。修辞现象也不例外:简约与繁丰,明确与含蓄,通顺与违拗,抽象与形象,等等,它们每组前后两项无一不构成对立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虽然相互对立,但又都不能孤立存在,它们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修辞现象这个统一体中。比如,没有简约,就无所谓繁丰,没有繁丰,就无所谓简约;没有明确,就无所谓含蓄,没有含蓄,也无所谓明确。这说明修辞现象的两个方面,如果失去了一方,另一方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修辞中这种对立的双方,我们不能孤立地认为哪一方价值高,哪一方价值

  • 标签: 修辞现象 对立统一现象 现象对立统一
  • 简介:本文从地点域/方位域的对立和空间名词的指称性出发,选取存在主语、存在判断主语、处所定语、处所主语、处所话题等句法位置讨论了各类名词的空间性要求,分析现代汉语空间区域在空间参照关系中的地位,讨论地点域/空间域对立对空间存在关系表达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空间存在关系的断言化和指称化以及空间区域的前景化在汉语句法结构中的各种功能变异,试图揭示"地点域/方位域"的对立对现代汉语句法分析和功能分析的影响.

  • 标签: 地点域/方位域 空间存在关系 现代汉语 句法 断言化 指称化
  • 简介:上次来复旦大学中文系是2008年1月,是游汝杰教授和戴耀晶教授邀请的。这次来复旦戴耀晶教授已经不在了,我谨向这位英年早逝的优秀语言学家表示深切的悼念。我感谢祝克懿教授和蒋勇副教授的盛情邀请和周到安排,给我这个机会,今天再次来到复旦大学中文系与大家交流。

  • 标签: 现代语言学 系统 复旦大学 2008年 副教授 语言学家
  • 简介:文章在意象图式视角下对汉语体系统内部的非完整体(“在”与“着”)进行研究。发现在使用体标记“在”时.主体对事态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处于“前-后图式”中的“前”位置;在使用体标记“着”时,主体对事态的概念空间化配置处于上述图式中的“后”位置.从而形成体系统内部的“前景-背景”概念结构空间化配置对立;同时.这种对立具有缺省性.对屯项之间具有互补性.因而“着”除了典型地具备背景化功能之外,还可以出现在前景化位置上。这种概念空间化配置对立.反映出人们对相同事件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并以各自特有的认知思维方式对昕观察到的事态进行概念空间化配置。

  • 标签: 意象图式 体标记 概念空间化 前景化 背景化“在”“着”
  • 简介:摘要在我国古代,受历史、文化、个人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诗词创作大都有悲剧意识的存在。这种悲剧意识往往是在个人对于个体、时间、美景、宇宙的思考中产生的一种精神境界。悲剧意识作为人与生俱来的生命感知,既不能被克服,也不能被抹去。本文主要探讨苏轼山水诗的悲剧意识及其表现出的审美超越

  • 标签: 苏轼山水诗 悲剧意识 审美超越
  • 简介:任何语言学理论体系都不能缺少自己的理论基石——语源观(关于语言的初始样态)。如果一个新的语言学理论没有自己的语源观,旧的语源观必然填补这个理论空白,并悄然成为它的理论基石,从而导致这个理论自身新理论与旧基石的深刻矛盾。索绪尔划时代的“符号价值系统”语言观未能在20世纪真正确立,因为它的理论底层是隐藏极深的源自轴心期的“词源”语源观预设。“词源”语源观预设必将导致源自轴心期的分类命名集语言观。彻底清除“词源”语源观基石,建立超越轴心期的崭新语源观,实现符号价值系统观与语源观的统一,将成为21世纪语言学实现重大突破的突破口,也将开启语言学的再创时代。

  • 标签: 语言学 轴心期 语言观 语源观 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