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英国有个历史学家,叫斯科特·帕金森,他分析了为何“大型组织大而无当,毫无生气”后,得出一个定律:事情增加是为了填满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时间。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工作效率低,是因为我们给了这个工作太多的时间

  • 标签: 明信片 时间 陷阱 学生 工作效率 定律
  • 简介:时间副词“老”有时表示“一直”,有时表示“再三”,这与“老”所修饰的动词的语义类型有关。“老”修饰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时表示“再三”,修饰状态动词时表示“一直”,修饰动作动词和变化动词的否定形式时表示“一直”。“一直”和“再三”可概括为一个义位,即时间的“量大”。

  • 标签: “老VP”结构 一直 再三 动作动词 变化动词 状态动词
  • 简介:本文主要对现代汉语中时间创词作定语的现象进行描写,并根据名词的特点归纳出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义类型,接着分析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义限制条件及句法上的合理性,最后总结时间副词作定语的语用表达效果。

  • 标签: 时间副词 定语 语义分析
  • 简介:对于“大+时间名词(的)”格式中的“时间名词”的用法,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意见:

  • 标签: 汉语 语法 语言学 时间名词
  • 简介:作为一名讲授《公文写作》的教师,我经常特别留心在报刊上刊登的各类公文。最近,在报纸上看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命令,我读了一遍之后,发现一小问题,感到有必要提出来,希望有关人员注意,不要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命令的最后成文时间是这样写的:'2000年3月15日'。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问题就出在这阿拉伯数字上。虽然国家提倡使用阿拉伯数字,但我们国家对数字的使用是有明确规定的。1987年1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发布《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

  • 标签: 公文写作 成文时间 写法 写作规范
  • 简介:无标式时间背景复句是时间复句中的一种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时间分旬表达纯粹的时间概念且没有特定形式标记;时间分句直接表明正分句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本文描写了这一类复句中时间分句的语表形式,研究了时间分句所提供的时间信息类型,探讨了时间分句表达时间的特点,并就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

  • 标签: 时间复句 时间分句 时间表达
  • 简介:汉语是一种象似性程度很高的语言,汉语的时间顺序原则是汉语象似性的反映。充分利用这一原则进行华文语序教学符合华人思维习惯,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减轻其记忆负担,增进教学效果。

  • 标签: PTS 语序 华文教学
  • 简介:<正>赵建华同志曾经指出:“在古汉语和《红楼梦》以前的一些白话小说中,没有见到量词‘棵’。”“量词‘棵’有可能是在‘红楼梦’时期才开始使用的。”(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年第1期)最近阅读古代白话小说,发现在明人的作品中已经使用量词“棵”。兹摘引二例:1.浑家指着楼前一棵椿树,道:“明年此树发芽,便盼着官人回也。”(《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 标签: 量词 出现时间 古代白话小说 《红楼梦》 椿树 许政扬
  • 简介:随着篇章语法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重视篇章中的动态时间关系。文章以时间推进为切入点,厘清其概念内涵,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从叙述结构、前景、篇章表征理论等三个角度呈现英语等语言的相关研究态势,并结合汉语的相关研究展开述评,最后提供进一步的研究方案和建议。

  • 标签: 篇章时间结构 时间推进 叙述结构 前景 篇章表征理论
  • 简介:元代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于元世祖至元年间赴滇任职,因史籍记载等因素,其赴滇时间有至元十年和十一年之说。本文考证了史料,并对当时形势进行了分析,得出赛典赤于至元十一年赴滇任职的结论

  • 标签: 赛典赤 赴滇时间 考证
  • 简介:时间推进是语篇发展的基本原则,是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但是关于哪些因素影响了时间推进,如何分析时间推进,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本文采用修辞结构理论,以汉语为分析材料,再现了时间推进和语篇结构的关系,区分出三个层面的时间推进,提出了一个时间推进分析框架。这一分析框架的建立对于第二语言的写作教学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时间推进 修辞结构理论 参照时间 情状 二语写作教学
  • 简介:本文以战国简帛材料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传世文献的用例,对介词“以”介引时间的各种用法加以探讨。试图说明这种“以”的结构特点、它与相关虚词功能上的异同,并对与此有关的文献理解问题加以辨析。

  • 标签: 介引时间 句首状语 连用形式
  • 简介:汉语中表示空间方位的“前、后”发展出表时间的功能后,既可表将来,也可表过去。如“前”在“前景、前途”中表将来,而在“前世、前人”中表过去。“后”在“后世、后人”中表将来,而在“后退、往后”中可表过去。王灿龙(2016)认为,以往使用“时间在动”和“人在动”两个隐喻模式并不能很好地解释汉语中“前、后”在表示时间时的复杂现象。本文在王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这种矛盾实际上并不存在。“前”表将来和“后”表过去,来源于人们将想象的“虚拟空间”和时间混为一谈。“虚拟空间”是相对“现实空间”而言,后者处于我们感知范围之内,前者超出我们的感知范围。“前景、前途”表示将来、“后退、往后”表示过去时,本质上是表示“虚拟空间”上的“前方”和“后方”。

  • 标签: “前” “后” 时间 空间
  • 简介:铁平致宋金兰信读到大作《说“酷”》(编者按:见本刊2001年第4期),发现一个问题:第一段误将cool释为“冷”,接下去的推论自然也错了。正确的解释应为:cool义为“凉爽”,大热天凉爽当然是一种很好的感觉,所以在美俚中引申出“好的”“适意的”(见《牛津现代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上面并无“很棒、很好”之义。释为“很棒、很好”,不知所据为何)。从“冷”不可能引申为“好”。

  • 标签: 英汉 双解词典 引申 解释 推论 感觉
  • 简介:量词是名词的范畴化装置。"桩"具有"稳固"、"不易动"的内涵意义,此内涵意义与名词"义"、"事"的特征是吻合的。基于这一相似性,在一定的语境中,人们可以把二者划入同一范畴,并把"桩"用作对"义"、"事"等名词进行范畴化的装置。近代汉语中,能与"桩"配的名词非常之多,从"桩"的内涵意义出发,均可得到合理的解释。

  • 标签: 内涵意义 形成 组配
  • 简介:  朋友去远方做事,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院里临墙的地方扎了一道篱笆种些青菜,清晨或黄昏,我搬一把小椅坐在院里品茗读书,挺有韵味.……

  • 标签: 开花时间 草开花
  • 简介:作文语言从来都不是作文语言自己的事,作文语言的背后是思维。因此,作文教学一个大的任务就是培育学生的思维,脱离'欺骗作文语言'的控制。其中要处理本真与宿构、提升与修正、共生与控制这三关系。

  • 标签: 作文 思维能力 培养
  • 简介:前人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划定的范围和划分的类别差异极大。本文从体功能出发,把时间副词分为过程义时间副词、界变义时间副词和量化义时间副词三大类。在时间副词范围的划定上,本文从典型性原则出发,指出了典型功能真正体现为体功能的时间副词的范围。

  • 标签: 时间副词 体功能 范围 类别
  • 简介:自吕叔湘(1963)起,三音节语音段落的语法性质与韵律模式的关联研究成为韵律语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1+2、2+1与述宾、定中结构关联的现象,先后有8种代表性的解释,他们可以分为3类:韵律语法的视角,句法、语义与认知视角,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视角。这3类解释方案各有长处,又都不是完美的。但总的看来,韵律与句法、语义互动的解释涵盖范围更广,但需进一步明确韵律、句法、语义等各个因素的权重以及互动机制,需要找出各个因素的作用条件和范围。

  • 标签: 述宾结构 定中结构 单双音节 韵律 综述
  • 简介:本文对"不"、"没(有)"的否定意义和用法重新进行梳理阐释."不"的否定用法可概括为两种:认定性否定和叙述性否定.认定性否定具有泛时性,不受时间制约;而叙述性否定不具有泛时性,"不"的使用严格受到时间的制约,与"没"形成互补分布."不"的叙述性否定用法有两种:1.否定绝对未然句;2.否定相对后时句."没"的否定用法也可分为两种:绝对时用法和相对时用法.在相对时间句中,"没有"可以用来否定已然前时句和未然前时句."不"和"没"都具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绝对时和相对时的区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不"和"没"的时间特征及其否定意义,也有助于解释某些相关的语法现象.

  • 标签: “不” “没(有)” 用法 时间制约 认定性否定 叙述性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