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读了《汉语学习》一九八〇年第六期,刊登朱德煕先生的《“或”与“和”》一文,深受启发,联想起“和”在汉译朝中的一些问题。“和”是汉语的一个虚词。汉语虚词与朝鲜语的有关词类相比较,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介词在句中的位置就与朝鲜语语序不同。就拿一个“和”来说,朝鲜族初学汉语时,对作为连词的“和”,就很容易理解,使用时也不容易出错,因为它意思上完全相当于朝鲜语中的,并且在句中的位置也与朝鲜语相同。至于作为介词的“和”,情况就不同了。把介词“和”译成朝鲜语也可以是,所以,有人就只记住“和”等于,不注意它在句中的位置。结果,有的人即使有相当好的汉语阅读能力,说话时也往往无意中用错介词“和”。例如,把“我和他说话”说成“我他和说话”等。
简介:动态评估理论认为,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评估不是静态的、单一的结果,而是评估与发展的结合。动态评估的结果可以体现学习者的发展潜力、学习的迁移能力等多方面的状态,而不只是一个静态的测量分数。因此,不同于传统心理测量学方法,动态评估更强调学习者的发展潜力,即学习者现有水平和学习者通过专家、计算机等帮助调节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发展程度。自1997年社会学转向开端,动态评估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特殊教育、学科教育、心理诊断以及心理康复领域,动态评估在语言评估与测试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学者、测试开发人员以及教师的关注,然而,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评估领域却鲜有研究。和动态评估相关的已有研究和理论评述中,大多将动态评估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估或档案袋评估,这是对动态评估理论基础与实施方式的误解。动态评估植根于Vygotsky的社会文化理论,本文首先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来解读第二语言能力发展的本质,阐释动态评估的理论构建过程,并通过对动态评估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重要理论的梳理,解读动态评估的真正内涵。通过对比动态评估和基于心理测量学的传统评估方式,总结动态评估的具体实施方式,以期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提供评估语言能力的新思路。
简介:应用写作能力作为一种综合技能,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越来越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重视,因而,在当今中专语文教学中应用写作教学明显处于重要地位。但由于应用文自身所具有的理论性和程式性较强的特点,以至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的高付出和低效率的反差现象。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这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地学习转变为主动地学习。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正确认识学习应用写作的重要作用。应用写作是一门针对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能力课,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其有关规律,以便会写会用。我们都知道,学习应用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务实,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因此,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正确认识学习应用写作的重要作用。为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们讲清有关的理论知识,还可结合学生已学过的一些应用文文种,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谈起,比如,在新的学期开始时,学生们交了学费就会得到一张收据;自己因有事或生病,自己在思想、学习、纪律、生活、劳动等方面的表现写一份较为全面的总结,……这里所提到的“收据”、“报告”、“总结”等,都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