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有机会登上高山之颠如峨嵋山金顶成泰山日观峰,在黎明之前便守候在那里,面向东方,静观日出,当是人生一乐。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的名文《登泰山记》观日出一段文字,描绘如画,气势非凡,今日读之,依然令人神往。与姚鼐的描写相映成趣的是,在姚氏作此文一百八十年之后,泰山附近首县陵阳河大汉口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象征日出的图形文字:有如一轮红日在彩云缭绕下冉冉升起,高出山颠。在另一件陶器上这个字省去山形:但姚鼐所描绘的“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的景象依然十分明显。这便是五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最古的“”字。倘若在平原地区或大海之上观日出,其感受与在高山之颠当有不同:自平原观之,红日

  • 标签: 汉字 "旦字" 甲骨文 金文
  • 简介:文章在话语结构中对“一”格式进行了分析。从语法上看,“一”句有独立和非独立成句两种;从语义上看,Y与前面X有三种关系:因果;顺接;逆反;从话语篇章角度看,“一”后作为衔接句的提取有Y从X中直接同义提取;Z从X中同义提取;Y从X直接反义提取衔接词语等三种形式;语用上Y句具有非常态;可行性偏低等特点。

  • 标签: 句法结构 一旦 语法关系 微观语义关系 衔接
  • 简介:<正>《战国策》中有篇脍炙人口的名作:《邹忌讽齐王纳谏》,说到邹忌的一番谈论使齐威王听后便从谏如流。文中有句话是这样的:“日,客从外来”。“日”在古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白天”,如李商隐《李贺小传》中有这样的句子:“每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另一意思则是指“明日”,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沛公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的本意是早晨,这从字形也可以看出:日刚出地平线之上。有意思的是表示“明天”的词从表示“早晨”的词派生,这种现象见于许多种语言。请看下表:

  • 标签: 旦日 语言普遍现象 词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 简介:生活中.人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人发财了.便财大气粗起来:有人升官了,便权大气粗起来.于是昔日的穷朋友渐渐与其疏远,不再随和地相处,不再“竹简倒豆子”地畅谈。人际关系因此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 标签: 地位 交际方法 人际关系 沟通方法
  • 简介: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空间维度词“、细”在汉语中的隐喻投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空间维度词“、细”可以由空间域投射到声音域、评价域和程度域。

  • 标签: 空间维度词 认知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