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佻脱”是汉魏六朝时的一个新词.其义至今歧说纷纭。本文通过对该词的产生、构成、词形以及后世的流传等方面的综合考察,认为“佻脱”是用来描写人的语言、行为、举止轻浮简慢的形容词.而非目前所流行的表示假设的副词。此外,本文还针对《汉语大词典》有关该词的立目和释义等提出了修改意见。
简介:尊敬的各位评委、朋友们:在我的家乡有一条很不起眼的河流,伴着峰回路转,流向远方……它是赤水河源头,这条河流栽入了彪炳千古的中国革命史册。
简介:<正>关于“散”的本义及其本字,在现有辞书中都没有切实明确的阐释。我国新近编纂的《汉语大字典》(下简称《大字典》),在“散”字字头下,首先以引代释:“《说文》:‘散,杂肉也。从肉,(?)声。’王筠句读:‘散字从肉,故说曰杂肉。实是散碎通用之字,故元应取杂而删肉也。’林义光《文源》:‘散为杂,无杂肉之义……(古)从月不从肉,月即夕字,象物形,本义当为分散之散……经传皆用散。’”从以上引文看,《大字典》编纂者对“散”字本义为“分散”之说是认同的。可是,《大字典》在随后的义项排列中,却把
简介: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因而最讲究艺术性。诗歌在结构上讲究曲转,讲究披花拂柳,蜿蜒迭宕;诗歌可以用典,但“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诗有无理之理,苏轼总结出一条重要的诗美学原则叫“反常合道”。反常,即违反常情,常理,常识,但合乎诗情,诗理,诗道。
简介:文章从七个方面记述徐州方言的某些词法和句法现象:(一)几种特定格式;(二)双音节叹词;(三)语末助词“起来的”;(四)语气词连用;(五)程度副词“甚”;(六)动词后缀“-拉”和“-登”;(七)特殊的独词句。从中反映出徐州方言的一些值得注意的语法特点。
简介:
简介:“蹲石”释义勘正杨宝生蒲松龄《促织》(高中语文第五册)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成名)循陵而定,见蹲石磷鳞,俨然类画。”课本是这样注释的:“蹲踞着的一块块石头像鱼鳞排列。”一些较有影响的注本也如此作解。“立石”、“卧石”有形可像,不难想见;而“蹲踞”...
简介:<正>二王杂帖是六朝俗语词研究中极可信的素材,钱钟书先生、郭在贻先生曾做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迄今为止,尚无专门研究二王杂帖的专著问世。笔者以严可均辑《全晋文》中的二王杂帖为基础,参之以《淳化阁帖》、《淳化阁帖释文》、《淳化阁帖考正》等书,择其费解之语词,零散释出。喜迟《全晋文》卷二十二·王羲之杂帖(以下只列卷次):“云卿当居此,喜迟不可言。”按,“喜迟不可言”即喜悦不可言。“喜迟”为同义复词,迟乃“夷”之假字。《诗经·四牡》:“周道倭迟”,《经典释文》:“迟,《韩诗》作夷。”迟、夷同为脂部字,例可相通。夷,悦也。《诗经·
简介:文章从文化视角对石寨山文化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在研究石寨山文化时不能用今天“民族”的概念为二千年前的古人定一个民族成分,而从文化的角度看,通过对石寨山器物的研究去了解历史,更能说明问题。文章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器物分析,对石寨山文化进行了探讨
简介:<正>一、汉语与民族思维语言是以特定的民族形式来表达思想的交际工具。人类思维中概念的形成、推理的展开,都需要有语言形式的“包裹”才能巩固下来,人的认识才能推进。各民族思维习惯不同,必然深刻影响与之相应的语言形式。从语言本身也可以直接探讨民族思维的特点。汉语所体现的汉民族思维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整体性、辩证性、具象性。
简介:为了让海外的中文教育找到新的出路,并成功打入主流教育体制,美国佛利蒙地区的两位资深中文老师杜丽玉和顾丽青正在发起一项名为“将一套易学中文系统带入一般公立小学”的计划,她们希望尽快与学区相关人员会谈,进行解说,如果一切顺利,希望于今年底前完成招生,明年2月开课。
简介:徐石麒(约1610-1663后),字又陵,又字长公,号坦庵,别署坦庵道人。精研名理,工诗词,善画花卉,尤精度曲。为人沉默少言,不乐与名人交往。钱塘李渔特地去扬州,访又陵于湖中,又陵默坐终日。明亡后不应试,以诗酒自遣。著有诗文词集三百余卷,大都毁于兵燹。现传世之作有《坦庵词曲总集》,《全清散曲》收有他的小令52首,套曲10首。
简介:毋庸置疑,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不仅是生产生活、工作交际技能之一,也是表达思想情感和创作力的方式之一。目前,大学生写作能力,尤其是民族院校蒙授大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普遍与教学预期存在一定差距,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以民族院校蒙授大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为研究对象,提出提高汉语写作能力的应对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提高蒙授大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进一步深化民族院校的汉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简介:研究选取高熟练的蒙汉双语老者,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了蒙古语和母语语序相似程度对句法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句子成分的主效应显著,句子成分与语序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发现,SVO语序在加工谓语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SOV语序,SVO语序在加工宾语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SOV语序。这表明两种语言语序的不同会对句子的加工产生影响。
简介:情绪知觉过程中,语言是否与其他背景起到的作用有所联系,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使用面孔一中性场景复合图片,求双语者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表情识别,比较早期双语者和晚期双语者场景再认正确率的差异。结果发现,晚期双语者场景再认正确率更高。因此,语言和其他背景一起,在情绪知觉早期参与了加工过程,对情绪知觉起到限定和塑造的作用。
简介:结合《弟子规》的改编,本文从文化、形式、内容、难度等多个方面论述了传统蒙学读物的华文教学价值,并初步获得了一些相关数据。本文认为,观念文化类的蒙学读物经过适当地改编,不但适用于华文教学,甚至适用于初级阶段。
简介:石头作为自然界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因此在古人造园模仿自然景色的同时,可谓是无石不园。最早在汉朝中国就有了把自然界的石头造园的理事记载。再到白居易的《太湖石》,太湖石一直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寄托的象征。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园林不再是私人寄托山水的神圣之地,如今更多的古代私人园林对外开放,陈列或者是旅游观光,太湖石也随着进入大众生活的视野。从古代文人的精神寄托到当今艺术家借此孕育新的艺术概念。太湖石在千百年中一直演绎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与传承。
简介:层层剥笋是指说服的一种技法,也是一种思路,这是一种比喻的形象说法。剥,喻指消除对方的疑虑;笋,喻指事物的真相(本质);层层是指循序渐进,即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结合对方的脾性、文化修养等具体情况,或由表
释“佻脱”
乌蒙之路 金色之路
“散”本义及其本字初探——兼议《汉语大字典》释《散》
诗歌艺术散论
徐州方言语法散札
《易混易错词语辨析》出版
“蹲石”释义勘正
二王杂帖语词散释
石壹书法作品
美马州蒙郡两中校献艺庆新春
“石寨山文化”的文化视角
汉民族语言之文化通约散论
美国佛利蒙中文教师积极推动中文进入公立小学
徐石麒散曲二首赏读
谈民族院校蒙授大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序相似性对蒙汉熟练双语者句法加工的影响
语言在情绪知觉中的背景作用:来自蒙汉双语者的证据
从《弟子规》的改编看蒙学读物的华文教学价值
太湖石在当代社会中的公共价值
层层剥笋 水落石出——说服技法与思路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