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外国人为使用对象"日本語辞典"一般应告诉人们五方面的知识:(1)词义、语感等;(2)一个个汉字相关知识;(3)互为依存关系词;(4)和该词相关信息;(5)词形式.比如,应告诉人们"清める"与"洗う""きれいにする"、"のろのろ"与"とぼとぼ"、"とうとう"与"やつと"这类词区别,还应告诉人们,相对于"真夏",日语中有"真冬";相对于"大路""大柄",日语中有"小路""小柄";而对于"大ざつば""大目に見る"中大,日语中却没有相对应小.

  • 标签: 日语 词典 词义 语感 汉语
  • 简介:本文以跨文化视角分析具有东北亚文化血统美国华裔、日裔、韩裔等文学文本主旨。首先,文章介绍美国亚裔研究两个关键词"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感"。之后,围绕身份认同主题,从文化乡愁、历史负重与现实纠结等层面,探讨中日韩裔文本建构双重"他"。结论指出,研究美国亚裔文本有益于我们了解美国亚裔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东北亚文化。

  • 标签: 东北亚文化 美国亚裔文本 双重“他者”
  • 简介:赵明熙短篇小说《洛东江》作为殖民地时期阶级文学运动代表性作品,被视为向无产阶级文学(KAPF)"第一次转向"象征性作品。主人公朴成运曾试图去模仿殖民"日本"文化,然而终究还是未找到归属感,在本土文化和殖民文化之间彷徨,最终决定通过拒绝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找回殖民地以前他们过去来进行反抗。由此朴成运通过洛东江这一民族空间深化了自己民族意识并看到其中深层阶级问题。从阶级论来看,可以通过对阶级矛盾分析找出韩国当时各种社会问题根源,从这一层面上,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以霍米·巴巴关于混杂性理论,结合阶级中心目的论社会主义叙事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混杂性是如何推动主人公意识到民族问题并最终看到其中深藏着根本原因——阶级问题

  • 标签: 赵明熙 《洛东江》 混杂性 后殖民主义思想 阶级意识
  • 简介:《心》因其丰富内涵和艺术特色而在评论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采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文本中有关自我应当如何处理与他之间关系"他伦理"问题。小说主人公先是由于自我对于他褫夺欲而陷入伦理困境。为了解决这种困境,主人公做出伦理选择带来了理性意志回归,但其"自我"上升为"无我"之后,更进一步形成了与他之间阻隔和伦理悖论。主人公最终为"明治精神"殉死,这一行为实则包含深刻时代伦理。夏目漱石通过对个人伦理悲剧描绘,揭示了明治社会知识分子伦理模型,隐含着漱石对于民族道德危机深刻认知,也折射出他对"自我"与"他"之间关系该如何达到理想之境省思。

  • 标签: 《心》 夏目漱石 文学伦理学批评 他者伦理 明治精神
  • 简介:随着认知科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深入发展,动态语言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有lwasaki“多重语法假说”理论和金水敏、定延利之“角色语言”理论。笔者从动态语言视角出发,围绕角色语言与话语角色之间内在联系,考察了日本年轻人爱用副词。结论是使用符合规范语法副词还是使用年轻人赋予了特定意义副词,取决于说话人要扮演“话语角色”。当年轻人在扮演“成人”角色时,使用符合规范副词;而当其要扮演“年轻人”角色时,则会使用赋予特定意义独特副词,本文将这类副词定义为“若”副词。

  • 标签: 动态语言 角色语言 话语角色 “若者”副词
  • 简介:与身体有关年轻女性用语──“若语”之三吉林工业大学刘丽华前两期向大家介绍了目前日本研究情况及沟词法。这一期进一步谈一谈中女性用语情况。在中,女性用语占绝大部分。换句话说,中大部分词汇发明音、创造、使用,是那些充满青春活力年轻女性。...

  • 标签: 女性用语 头发 女孩子 年轻女性 处于青春发育期 脚脖子
  • 简介:本研究以三名即将毕业日语专业学习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PAC分析法、辅以KJ法,分析合作学习过程中日语专业学习学习观。研究结果显示:(1)A、B和C学习观共同点体现在合作学习中感到困难,其他学习观呈现出多样性。合作学习中困难缘于欠缺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2)三名学生均认识到合作学习魅力,并认为解决合作学习中困难要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教师引导能力尤其重要。本研究成果为教师理解学生学习观、为提高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提供了启示。

  • 标签: 合作学习 学习观 日语专业学习者 PAC分析 KJ法
  • 简介:“てるてる言葉”──“若语”之五吉林工业大学刘丽华日语中现在进行时态在口语中经常说成中间脱落。这是一种极为普遍语言现象。但这里所要介绍却是「若语」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与普通用法有很大区别。在日语中,形容词与动词相比似乎数量不足,因此...

  • 标签: 女大学生 语言现象 构词方式 心理状态 行为状态 电视节目主持人
  • 简介:基于学习立场优秀教师形象研究是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关键。本研究打破该领域使用因子分析研究方法局限性,着眼于个案研究,通过可信性、重现性高个人态度构造分析(PAC分析)得知:学习心目中优秀日语教师形象及学习对优秀日语教师形象具体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态度、专业知识和阅历、授课能力、性格与人格魅力、形象气质五方面。本研究对日语教师明确自我发展方向,寻求自我发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优秀日语教师 PAC分析 学习者 教师自我发展
  • 简介:本文以高级日语学习阶段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学习策略使用现状调查,并考察了其与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关系,发现受试学习策略使用水平属于中等,随着学年升高,应试学习策略使用频率无明显提高,使用倾向也没有大变化。日语能力测试(一级)成绩中仅"词汇"部分成绩与元认知策略存在显著意义相关。善学者与不善学者在学习细节上存在差异,善学者比不善学者更为重视语言输出技能、即"说"与"写"能力培养。

  • 标签: 语言学习策略 使用频率 日语能力测试成绩 相关
  • 简介:根据近年来反馈信息,大多数"影子练习"练习都从正面评价了这种练习方式,但与此同时也有人感到困难或在练习过程中感到紧张、有压力。影响练习感受因素可能存在多种,本研究假设日语水平、周围环境、练习策略都可能产生影响,故选择从未有过练习经验二年级日语专业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文主要针对第三项假设,而其它两项假设将另行撰写文章。在本文中,将练习感到困难、紧张等命名为"思维活动",将练习为完成跟读而采取练习活动命名为"跟读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练习在练习初期有什么样思维活动;(2)练习在练习初期会选择什么样跟读策略;(3)练习跟读策略是否会对他们思维活动产生影响。

  • 标签: 影子练习 元认知 跟读策略 思维活动
  • 简介:在外语学习中,误用是不可避免。造成误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本国文化与母语干扰是最重要。本文以汉语母语日语学习较常出现误用为例,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对干扰产生进行分析。

  • 标签: 误用 干扰 母语 本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