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在此前《自他区别及其相关问题》中探讨了自动词与他动词区别与对应特点和规律,以及自他类别与体和态关联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围绕自他类别与意志动词、无意志动词关联;以及自动词中自发动词与态关联等问题对前文做了充实和补充。

  • 标签: 自动词 他动词 关联 对应 类别 区别
  • 简介:本文主要阐述以下三个论点:1、日本汉文训读从佛经汉译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形成。2、日本汉文训读很可能受古代朝鲜半岛新罗同样方式影响。而同样阅读方式在契丹或维吾尔等中国近邻阿尔泰语系民族中也可以找到。因中国北方自古以来长期受到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统治,结果当今中国北方方言即所谓普通话当中也有类似训读现象。要之,此乃东亚汉字文化圈普遍现象。3、在日韩两国,由汉文训读所形成语言观扩大到各自世界观,其中既有同又有异,于焉产生包括中国在内东亚各国世界观互相冲突。

  • 标签: 东亚 汉文 训读 语言观 世界观
  • 简介:专业语境是术语生成并赖以存在学科背景。本文依据术语语义学有关理论并结合术语翻译特点,详细论述了术语翻译专业语境内涵及作用机制规律。本文认为,专业语境是对术语翻译过程产生影响复杂运行系统,而作用机制是对术语翻译理解、转化及表达过程作用规律,具体包括学科领域定性与引导机制、术语体系定位与调控机制以及概念系统定意与释说机制。三种专业语境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宏观作用于术语翻译过程。

  • 标签: 术语翻译 专业语境 作用机制 学科领域 术语体系 概念系统
  • 简介:本文以《明六杂志》(1874-75)为切入口,探讨了明治初期中日两国语言交流。采用量化统计和实证研究方法,对文本中汉字词做了穷尽性梳理分析,分析了该杂志在中日词汇交流史上作用和影响。就汉语对日语影响方面,笔者分别从文章题目、文体、语法、词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而日语对汉语影响方面,则体现在《明六杂志》在近代新词创造和传播方面所做出贡献上。

  • 标签: 《明六杂志》 近代新词 日语借词 中日词汇交流
  • 简介:视频技术通过调动人视觉作用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理解和记忆。在日语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视频技术有助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理解,特别是可以帮助学习者直观地了解日本语言文化中非语言行为与其他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为了获得所期待教学效果,教师应以科学态度分析和判断在哪个阶段采用何种技术手段及何种视频教材最适合他承担课程。

  • 标签: 视频技术 日语教学 授课过程 教学效果
  • 简介:终助词在日语中被广泛运用是众所周知事实。同时,口语中终助词总是和各种语调共同登场也是无法否认。两者相结合,可以表达各种发话意图和语气特点,从而传达了说话人对事物或对方态度和感情。本文根据具体音声资料,从构句作用上考察终助词和句末语调,并试图明确两者在构句上所表现特点和功能。

  • 标签: 构句 终助词 句末语调
  • 简介:日语女性语言及其社会性()锦州医学院郝素岩三、日语女性语言社会性语言是传达思维、情感、行为媒介。语言脱离不开社会及社会环境。不同社会产生不同语言。日语女性语不论从形成、发展以及变化来看。都体现了这一点、都与日本妇女所处社会环境及社会...

  • 标签: 女性语言学 语言的社会性 日语固有词汇 日本妇女 社会环境 男女平等
  • 简介:"视见"概念是西方哲学关键概念之一,可以为跨文化研究提供新维度。本文以"视见"概念为研究进路,对跨文化交际行为进行哲学反思,以探求跨文化交际行为本质。首先,文章将梳理西方哲学传统中"视见"概念内涵,探讨"视见"与知识之间关系,指出"视见"是一种知识。其次,文章将分析"视见"与"解蔽"之间关系,指出通过"解蔽"使"视见"得以呈现,从而使知识得以可能。最后,文章将论证跨文化交际行为是一种"视域融合""解蔽"事件,指出跨文化交际行为在多维视域对话之中,具有"解蔽"作用,从而使"视见"得以显现,使知识成为可能。因此,本文指出跨文化交际行为本质是探寻知识行为。

  • 标签: 视见 解蔽 知识 视域融合 跨文化交际行为的本质
  • 简介:名词型主谓同词句是日语中较特殊句式,在语篇语境中这一句式语用特征主要表现为:表层形式和深层意义不一致性,委婉性,决定于语境变化性。在实际运用中语用功能意义为:陈述观点、表明态度;对比陈述,强调不同;解释、说明或建议;抱怨或不满。

  • 标签: 主谓同词句 语用特征 语用功能
  • 简介:笔者收集了约3,000种语言基本语序数据,对地理分布和亲缘关系分布进行了研究,证明了以下几点。拥有不和谐语序语言数量众多,但仅有2至3种(准)和谐语序类型在地球上可以形成面积大致相当巨大连片区域,不和谐语序类型往往在其周边区域呈变动式分布。此外,对语序地理分布进行历史追溯,我们推测SOV语言曾占地球大部分区域可能性极高。

  • 标签: 语序类型学 和谐的语序类型 地理分布 世界诸语言
  • 简介:梁启超翻译《佳人奇遇》中对原文进行改写部分很多。通过对译文与原文进行对比,可以把译文中较为明显和突出改写大致分成三类:对时政议论改写、对人物形象改写及对不符合中国传统女性伦理与礼仪内容改写。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勒菲弗尔翻译操纵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该理论中意识形态操控因素对这些改写进行了分析,考察了当时各种意识形态影响梁启超对译本进行改写原因和必然性。

  • 标签: 意识形态 翻译 操控 梁启超 《佳人奇遇》
  • 简介:几个表示意图惯用型及其区别()大连理工大学苏明顺4、接在动词连体形或形,表示意图,意志。虽然也表示意图,意志,但所表示意图,意志是说话人当时意图,意志直接吐露,而所表示意图、意志则是说话人对在不久将来将要实现什么一种心境客观说明。...

  • 标签: 惯用型 说话人 行为主体 采取行动 意志 决定者
  • 简介:本文以重新界定中国国家形象概念为核心研究目的,首先在国际政治语言学视域对核心概念权力和国际秩序做出重新界定:权力就是一种通过政治话语交际行为建构并以话语形式存在国家间关系。国际秩序是一种国际社会构成方式,这种方式基于对彼此威胁度感知和化解。稳定国际秩序就是一种各国共同认可并对各国来说威胁度都达到能接受(最小值)最佳状态或国际社会构成方式。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提出了关于国家形象定义:国家形象是在秩序维度,他国对一国政治行为产生威胁度所进行的话语描述,并提出作为因变量国家形象。受到威胁度这一自变量影响。

  • 标签: 国家形象 国际政治语言学 权力 国际秩序 威胁度
  • 简介:"在日"文学是指日本殖民朝鲜半岛时期(1910~1945)来到日本或被强行带到日本朝鲜人主要用"日语"创作文学总称。这些文学围绕着1945年8月5日朝鲜"解放"后仍残留于日本朝鲜人不回国理由、战后朝鲜半岛南北分裂状况以及日本社会存在着"民族(朝鲜人)差别"等问题,追问自我民族身份而创作小说、诗歌和短歌等。以最初获得芥川奖李恢成为首,"在日"作家历经第一世代(朝鲜半岛出生)、第二世代(日本出生)、第三·第四世代(父母及作家本人均日本出生)四个文学世代历史,在日本战后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在战后70多年的当今,"在日"文学如何坚守自我民族身份,在日本现代文学中占据怎样位置,又将走向何方等,伴随着第一世代文学者相继故去,第三、第四世代文学者肩负着重要课题。

  • 标签: “在日”文学 日本战后文学 战后史 世代差异 民族身份认同 现状与课题
  • 简介:概念整合理论由认知映现理论发展而来,语法整合是通过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形成整合结构,整合结构可能具有输入空间中不具备结构。在日语中,认识情态多作为结句出现在句末,但因为语义强调个体对客观事物主观认识和判断,认识情态在一定条件也可以介入名词性从句。在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中整合过程中,有些情态原有语义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这些变化就成为认识情态与名词性从句整合特征。

  • 标签: 概念整合 整合特征 认识情态 名词性从句
  • 简介:《赞酒歌》一直被认为受到中国文化、特别是老庄思想影响,同时在文学传承上,也被认为深受六朝饮酒诗文影响。但事实上,老庄思想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内涵,而且六朝饮酒诗文也并非表达完全相同主题。因此在以往研究中,关于《赞酒歌》主题出现了各种解读。笔者认为,客观文学研究必须以下两点为基础:作品文本结构深入分析;作品生成环境客观考察。所以,本文首先对《赞酒歌》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作品以精妙巧思表现了对于儒家正统价值观和佛教轮回理念反讽,同时通过赞酒为饮酒赋予了高于饮酒行为本身含义。而为了进一步考察作者赞酒真正含义,本文将六朝饮酒诗文视为《赞酒歌》产生文化语境进行了梳理,并将作品重置于上述语境中进行了考察,从而发现了《赞酒歌》主题与竹林七贤“任诞”式人生哲学一致性。

  • 标签: 《万叶集》 《赞酒歌》 中国文化语境 任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