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放射科与门诊部急诊室之间隔着两个大花园,两个花园之间一条笔直的林荫路把前后两幢楼连在一起.小路是两幢楼之间来去的最短距离.这条只够两三人并行的小路,平常有着奇怪的安静,偶尔有穿白大褂的医生在两幢楼之间穿行,也有病人,其实更像是家属,拿着检查单和大病历袋来去晃悠.这条路绝大多数时间属于安宁,安宁是一种包裹着的吸蚀物,对生命紧迫的争夺在这里陷入一种无声的沉溺之中.在放射科与急诊室之间,真正危急的病人只在楼两侧的大路上呼啸地被搬运.
简介: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理论的默认语境是以英语为目标语,以其他相对弱势的语言为源语,因此存在着单向性的缺陷。本文从韦努蒂理论的这一默认语境及其单向性出发,通过重点分析韦努蒂所提倡的异化翻译在英关文化语境下对西方普世主义思潮的反拨,对英美文化重塑自我认同的促进,以及在其“翻译伦理”背后掩藏的“本土文化利益至上主义”倾向,揭示其理论真实的“文化政治议程”——即通过异化翻译在英美文化中移入其他文化的特质,从而为英美社会和民众找寻一种重塑自我认同的全新模式,并期待通过各类异化翻译作品来影响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改良。本文认为,韦努蒂的理论归根结底落实在英美文化中,其对于英美文化的意义远大于对其他文化的意义;与其说是对英美文化霸权地位的一种解构,不如说是对英关文化自我认同的一种重塑。
简介:<正>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国民党政府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撤至山海关内。日本侵略军乘虚而入,于9月19日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至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简介:本文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出发,重新审视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在精神分析学中,"纯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同时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哲学概念,因此本文将围绕"纯真"这个概念,重新审视小说《洛丽塔》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悲剧命运。
简介:本文旨在以保罗·利科《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讲座》一书为研讨平台,分析利科如何细读马克思经典文本,提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的辩证法思想,并以此构成其叙述诗学的反思维度。叙述在赋予事件逻辑结构的同时,成为一种将对象合理、合法化的过程,从而"歪曲"了现实的本来面貌。但利科指出当表象成为绝对的"歪曲"之前,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物质活动和语言活动的一部分,一种"现实生活的语言"先于"歪曲"存在。乌托邦并非天然地属于意识形态,文学乌托邦具备一种"自反性结构",我们以之重新审视在现存秩序中扮演的角色,乃至秩序本身,成为显现未来事件的希望。本文试图呈现利科如何在充分的"漫长迂回"(lelongdétour)中完成了对意识形态、乌托邦及其叙述中介的深度诠释,肯定了只要人是能想象、能书写、能叙述、能行动的主体,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就存在更新和实践的可能性,这构成了对流行的意识形态、乌托邦终结论的有力回应。
简介:伽达默尔和利科对"真理"和"方法"两个概念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分歧。利科认为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导致了真理与方法的断裂,而伽达默尔指出利科倡导的方法不能达到一种更普遍的诠释学真理。本文指出,二者的分歧体现的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真理观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伽达默尔以柏拉图的对话为范式,强调诠释学对话中开显出来的理解的真理;利科以对文本的结构分析为基础,关注以反思为中介达到的自我理解的真理。利科的理解说明辩证法和伽达默尔的问答辩证法都远离绝对真理,强调理解的历史性和诠释学经验的开放性。两位哲学家都试图让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彻底的基础存在论回到具体的精神科学,并从不同角度为精神科学的独特真理提供了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