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天净沙·秋思》是元朝马致远的一首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迄今已有许多英译版本。本文选取其中三个英译文本,主要从语言、韵律、意境等方面对英译诗歌进行分析,探讨中诗英译的特点和难点。

  • 标签: 《天净沙·秋思》 诗歌英译 意境
  • 简介:《挪威的森林》是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于1987年创作的一部具有回忆性质的标志性作品,也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2011年,法国籍越南导演陈英雄将其改编并拍成电影,影片上映后,不仅没有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而且口碑颇差,影评人和观众褒贬不一,争议一片。本文试从主题语言、叙事结构和人物形象三方面对比来探讨小说与电影改编的区别。

  • 标签: 村上春树 《挪威的森林》 电影改编
  • 简介:语言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是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世界上具有多少种语言,就存在着多少文化差异。我们只能对不同语言的词汇进行透彻研究才能了解其所代表的文化。其中,颜色词就是反映不同文化内涵的一面镜子。本文尝试对英汉基本颜色的语义及象征意义进行比较,让人们了解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重要性,以便能够更好地沟通。

  • 标签: 颜色词 内涵 差异 翻译
  • 简介:《钦差大臣》是俄国艺术大师果戈理的代表作,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这部喜剧因为运用了巧妙的对比和讽刺手法对俄国官场进行了深度剖析而享誉世界。本文从人物对比、现实与艺术的对比两方面入手,阐述了作品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 标签: 果戈理 钦差大臣 喜剧效果 对比艺术
  • 简介:风是最熟悉的自然现象。人们依据对自然天气的丰富体验,通过概念隐喻来表达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本文从语料库中搜集英汉“风”的概念隐喻表达,探究其在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英汉对比研究,阐释两者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体现了人们认知的多样性。文章归纳了隐喻表达类型及分布,分析过程充分体现了“隐喻-语言-认知”的交互性。

  • 标签: 概念隐喻 对比分析
  • 简介:海丝特和安东妮亚分别是霍桑《红字》和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的女主人公,在各自生活的男权社会,她们的女性主义意识都经历了从萌芽到觉醒、从觉醒到成熟这一转变的历程。对她们成长经历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在女主人公所生活的美国社会,女性在男权社会夹缝中的生存状况。

  • 标签: 海丝特 安东妮亚 女性主义
  • 简介:《理智与情感》是伟大现代主义作家简·奥斯汀的首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刻画性格迥异的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对待爱情的态度反映出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婚姻观。本文通过分析简·奥斯汀自身的婚姻观以及作者笔下不同人物的婚姻观与当代中国婚姻观进行对比,从而对现代人们出现的婚姻问题以及情感与理智的平衡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理智 情感 婚姻观 对比
  • 简介: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逐步被席卷进入了现代性的大潮,伴随而来的是传统文化与社会风俗的巨大变迁。在启蒙现代性的强势颠覆与规训下,个体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也随之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进入当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敏锐地捕捉到了整体化现代性浪潮下的个体特异性与独立性问题,当代文学的两位重量级作家——贾平凹与阿来都通过各自的本土化叙事,对反规训的疯傻个体进行了关注,分别在各自的重要作品《秦腔》和《尘埃落定》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从“疯傻视角”入手,观察启蒙现代性的规训下个体所做出的颠覆与反抗的姿态与可能性。

  • 标签: 《秦腔》 《尘埃落定》 疯傻 规训 启蒙
  • 简介:<正>近几年来,比较文学研究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文学研究者和外国文学研究者为共同开发这个领域而努力。我们的老前辈郑振铎先生曾把研究中国文学的外来影响,看成是"拓荒工作"。在这块荒地上有不少学者和研究者进行了辛勤的劳动,现在可以说这块荒地已不荒了。到目前为止。有二十所

  • 标签: 列宁哲学思想 哲学思想文艺思想 文艺思想比较文学
  • 简介:在去年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六届年会上,与会代表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合并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影响展开了热烈的圆桌会议。陈悖先生作了《学科合并是比较文学教学改革的契机》的论文发言。上海师大的孙景尧先生、郑克鲁先生也提交了《立足改革、面向市场,努力培养双语(多语)复合型中外文学人才——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合并的意见》的论文提要。笔者有幸聆听了全国专家学者们的深刻见解,

  • 标签: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学科合并 陈悙
  • 简介:[摘要]京派作家沈从文与废名试图通过质朴平凡的乡土人生来进行文化探索,发掘人情人性的美。《边城》和《竹林的故事》作为代表性篇目,映射出两位作家对于美的态度与观念,本文旨在通过浅析对比人物形象,来反映这种创作意蕴上的微妙差别。

  • 标签: [] 翠翠 三姑娘 自然人性 宗法制乡村
  • 简介:晚唐五代诗格的大量出现是“儒者”主体意识与诗风极盛背景相结合之产物。与以科举为导向的经学教育相交织,诗成为孤寒沉沦之士修身立心之要途。作为诗歌创作形态的“苦吟”也因此被赋予了彰显儒者之心的深意,形成了风骚雅正的基本诗学思想。同时,又将以《毛诗正义》为核心的“比兴”“讽刺”理论加以拓变,形成“物象比”“内外意”等新批评概念,对晚唐诗的重立“意”以及隐喻化和象征性思维也有深刻影响。进而,又从“诗道”与“格调”两大层面提升了近体的诗学、诗史地位,其在唐诗学形成中的独特价值不容抹杀。

  • 标签: 诗格 儒者 苦吟 毛诗正义 比物讽刺 诗学建构
  • 简介:近几年来,在日本流行的"村上热"和在中国流行的"莫言热"不论从视觉还是从创作风格上都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撞击着读者的心灵。两位同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得主,在作品创作方面却大相径庭。以往的研究中,都是单方面的评述村上的作品或评述莫言的作品,对于二者作品对比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缺乏比较零散,本文从两位作者的作品特征方面做对比研究。

  • 标签: 村上春树作品 莫言作品 创作风格 对比研究
  • 简介:晚清如梁启超等受过严格八股文训练的学人,要想摆脱八股文句式构造和思维方式的约束,实现文学的现代转换,往往要经历"炼狱"般的过程。本文以梁启超为个案,试图探讨他在文学实践中解构八股文的方式,首先描述了晚清批判八股文的言说场域以及梁启超的姿态;其次分析了梁启超"时务文体"和前期"新民体"以对八股文的"二分对比"句式的改装实现了对八股文的初步解构,最后重点分析了梁启超后期"新民体"通过与《民报》的论战而引入"三段论法"后彻底解构了八股文。

  • 标签: 梁启超 八股文 二分对比 三段论法
  • 简介:摘要《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与《现代汉语词典》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选取《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1959年版)中的110个动词为封闭域,以这些动词的基义释义为切入点,重点比较了这些动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较常用的一个义项与《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中相应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义项。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兼谈了我国对外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过程中对动词进行基义释义时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编码 解码 基义 释义方式 语义特征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