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本刊曾一再承诺,选稿不体现编者好恶,但不知各位看官留意与否,从未追随时髦,刊发过对郭老不恭的文字.露出此一行相悖的"破绽",仅仅出于一分应有的良知:绝不迁就肆意贬损郭老学问的十足无知之徒的浅薄,更不放任妄加评判郭老人格的并非良善之辈的卑下.本文作者研究郭沫若多年,求索梳理,心得颇丰.我们愿意舍得页码,推荐这篇很有立场,同时又很有力量的文章.

  • 标签: 郭沫若 《文学自由谈》 真实 智者 人性 风情
  • 简介:<正>一中国传统文论的宏观研究,须以微观研究为其基础,方不至于显得“漂浮”;中国传统文论的微观研究,又须取得宏观研究的指导,方不至于流于琐屑。话是这么说,然而这就陷入了阐释学文学批评所谓的“阐释循环”。如何克服这种顾此失彼的恶性循环,而使之转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寻找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连接点——我以为就是要展开对于中国传统文论范畴的研究。范畴是一门科学中意义较广泛,具有普遍性的概念,所以,相对于微观来说,它是宏观。范畴又是构成一门科学体系的基本元

  • 标签: 中国传统文论 宏观研究 微观研究 文学批评 阐释循环 阐释学
  • 简介:湛若水、王阳明是明代中期硕儒,两人共同掀起明后期心学思潮。而此均离不开两人对《大学》"格物"进行重新诠释。由于不同的思想体系,"格物"之不可避免在湛、王之间产生。湛、王"格物"之共发生三次:第一次湛、王的"内外"之围绕"格物"展开;第二次"格物"之围绕知行而演绎;第三次"格物"之彰显湛、王两人对"心"的不同理解。

  • 标签: 湛若水 王阳明 格物 内外 知行
  • 简介:关于蒲松龄乡试屡次不中的原因,他自己归咎于"盲眼"考官与科场腐败。他满怀激愤地控诉":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①康熙十一年(1672年),蒲松龄乡试落第后作词:"糊眼冬烘鬼梦时,憎命文章难恃"②,矛头直指考官。

  • 标签: 蒲松龄 原因 考辩 科举 乡试 考官
  • 简介:雍澜城今年的梅花开得有些晚,初雪过后,千苞待放,隐隐幽香淡然飘人氤氯的清茶中,馥郁里藏了三分冷意。云惜音素手红衣,轻巧地执起白釉小壶,自顾自地添了满杯,黑子落定。傅蘅之见状,摇了摇自己空空如也的杯子,笑道:“音儿就不能顺个手吗?”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中华读书报》1998年11月11日,发表沈奇先生的《作家一思考,就让人发笑》一文,批评《中国作家3000》,出语无忌,颇中肯綮,读来令人痛快。但须补充一点的是,不要把写好一句话看得过于容易,否则脱离实际。沈先生评论某某时,加上“著名女作家”,评论...

  • 标签: 中国作家 《中华读书报》 文学创作 批评方法 著名女作家 豆腐渣工程
  • 简介:散文作家柯蓝先生有句名言说:“离家乡越远,心理的距离反而越近。”想必长久离开家门的人们,都有这种刻骨铭心的体会。在今年立春的这天上午,我徜徉在原高密一中的莫文学馆里,在想莫应该早就体会到离家越久,越知道什么是“赤子心,家乡情”的滋味了吧?穷怕了,饿急了,仅是因为从山师大毕业的邻居单亦敏老师跟自己说过的那一句话“当作家的一天吃三顿饺子”,

  • 标签: 故土情结 莫言 打油诗 散文作家 文学馆 家乡
  • 简介:金源文宗元好问因金末"崔立碑"一事屡遭后世訾议,而回护者亦不在少数。本文认为,为元氏辨诬者论点失偏,遗山政治有污可为定论。金末士人于本朝政权出现离心倾向,在这种历史语境中,遗山的政治选择理应为后世学者提供一个较以往朝代相对宽松的评价余地。另外,从遗山无意殉国、有意殉道的自觉选择中,我们亦应当从文化的高度给予公正评价。

  • 标签: 元好问 崔立碑 气节 历史语境
  • 简介:以往关于文学艺术发生(“起源”)的各种假说,最著名的如“摹仿”说、“劳动”说、“巫术”说、“游戏”说等,的确从某些方面对文学艺术发生的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又都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而且学界还忽视了一位颇有成就的重要学者俄罗斯的维谢洛夫斯基,更遗忘了中国学者如陆侃如冯沅君等人的独特建树。在艺术起源的研究上,其实最接近真理的是18世纪意大利的维柯,著有《新科学》,他的许多观点至今富有启示。本文作者提出自己的假说:文学(诗)是人的历史实践的产物,是应人的内在的本性欲求和诉求自然而然发生的,也是必然发生的。最早的语言文字显现出诗的最原初的本性,诗就是在语言文字中发生的;最初的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最原始的诗,就是最早的原始形态的文学。

  • 标签: 维谢洛夫斯基 陆侃如 冯沅君 维柯 语言文字 文学发生
  • 简介:第一幕翩翩:吾今日于网上偶得一系列汉服学科的图片,众亲友速来围观!秋少:哇,这语文学科的模样果然符合我幼时心中那软萌妹纸的形象。实不相瞒,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就不是成为众人钦羡的科学家,而是幻想自己是大户人家的少爷,家有良田千顷,终日不学无术——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近几年来,在日本流行的"村上热"和在中国流行的"莫热"不论从视觉还是从创作风格上都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撞击着读者的心灵。两位同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得主,在作品创作方面却大相径庭。以往的研究中,都是单方面的评述村上的作品或评述莫的作品,对于二者作品对比的研究在国内还比较缺乏比较零散,本文从两位作者的作品特征方面做对比研究。

  • 标签: 村上春树作品 莫言作品 创作风格 对比研究
  • 简介:第一部分一、两个模式(一)以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为基本特征的物质实践是揭示人类历史、社会发展、文化演进以及人类精神、心理的一把钥匙.即揭示社会文化、人类心理的结构、特征、发展、变化的出发点、基础、根源、原因.

  • 标签: 文艺学 质实 揭示 人类精神 出发点 心理
  • 简介:本文认为,“诗志”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诗歌本体论,应当从这一性质来认识其重要意义。文章从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的成熟、古代政教制度建立、伦理体系的确立三方面来探讨这一诗歌本体论产生的历史条件。论文认为“诗志”作为一种古老的经典理论,为春秋时代的士大夫赋诗行为所继承,并被诸子论诗所引述与发展。在与其他经典并存的体系中,“志”成为《诗》的经典属性。论文还对由“诗志”到《周礼·春官》的六种“乐语”、“六诗”、《毛诗大序》的“六义”这一对“志”方法的展开历史做了探讨,并指出了《乐记》对“诗志”说的发展。

  • 标签: 诗言志 诗歌本体论 先秦诗学 诸子诗学
  • 简介: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由于数学语言决定着学生的数学专业和数学思维,因此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适应数学教材资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积极踊跃的进行数学实践,动手操作,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与“思”的协同发展,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可持续延展与创新,希冀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 标签: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思辩水平
  • 简介:摘要或许,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已经够多了,但是,在现代,还有多少人能真正认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真实面目,是很值得担忧的。在马克思理论现时代的困境中,厘清马克思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产生的理论基础,明确共产主义理想的可行及在什么层面多大程度的可能性,在当前中国是个紧迫而重要的理论工作要求。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危机
  • 简介:考察纷繁复杂的20世纪90年代的汉语诗坛,我们不难其尴尬语境中读到汉语诗歌写作的粗粝的精神本质:激进的美学锋芒正在日益地钝化,玩弄语言的拼贴游戏,精神空间被肉体欲望的碎片填充,与无聊、琐碎、庸常的日常生活达成和解。

  • 标签: 20世纪90年代 诗歌写作 王家新 精神本质 精神空间 日常生活
  • 简介:  李逵的信  宋大哥:  您好!  听了您关于精简机构的报告后,深受启发.小小梁山,竟有108位领导干部(还不包括享受"好汉"待遇的调研员等"括号官"),一份文件须画108个圈才能下发,开大会时主席台上拥挤如"罗汉堂"……这种状况,的确难以适应新形势,所以我对您精简梁山领导班子的想法一千个赞成,一万个拥护!  ……

  • 标签: 书信选 头领书信 好汉诉
  • 简介:<正>艺术实践是美学理论的“物化形态”,美学理论是艺术实践的“观念形态”,二者形态各异,但又互为表里。从实践上讲,中国的古代艺术是以“诗”为主,“诗中有画”;西方的古代艺术是以“画”为主,“画中有诗”。从理论上讲,中国的古代美学以“志”说”开端,发展为“意境论”;西方的古代美学以“摹仿说”开端,发展为“典型论”。前者从抒发主观的意志开始,最终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后者从再现个别的物象开始,最终实现了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者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出发,共同完善了古代美学的和谐理想。“摹仿”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拟、仿制,它是西方以再现为主的古典主义艺术所不容通避的理论问题。“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

  • 标签: 典型论 古典主义 个性与共性 物化形态 现实世界 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