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新世纪开头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之中。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步走上了全面的整体性保护阶段。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与蒙古国联合申报)先后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12月,国务院又颁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元宵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举办。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此之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已日益深入人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正在朝着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入的屡面拓展.
简介: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大兴水利工程和旅游业的兴起,在世界范围内因此而毁掉的古迹要远多于两次世界大战对古迹的破坏。埃及在尼罗河上游修建了阿斯旺水坝,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为了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使之免于毁灭,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显然它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的精神。人类这一伟大的精神创造,其内容和内涵要比物质遗产更为多姿多彩,更加博大深厚。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详细地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世界范围内开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简介:阳明所说的良知是'乾坤万有基'、是'造化的精灵'等提法,引发了良知的创生性这一议题。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曾经对这一议题进行了阐释,但他的阐释由于'紧扣道德'立论,并将良知仅仅看作人内在的道德本体,而存在其自身的理论限度。而其他的相关阐释也由于没有对阳明学中的气论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未能很好地对这一议题给出恰当的理解。实际上,在阳明那里,气在存在论上具有更为本源的地位,而天地万物从根本上说,都是气化的产物。但气不同于亚里士多德意义上质料,它内在地具有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在阳明那里被称为生理或良知。由于气内在地具有良知,固可以生生不息、化生万物。虽然气是化生万物的真正主体,但良知却是气化生物的根本动力。良知是'乾坤万有基'、是'造化的精灵',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说的。
简介: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教材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四学段指出:“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学生要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上都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很少有教师会想到把阅读与写作相结合。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