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傅菲的散文,主要集中在对其生活的乡村的刻画,他笔下乡村场景本身之庸常、琐屑、刻骨,消失和变幻之快,以及作者的执着和深情,几乎形成一种风车面前的堂吉诃德式的角力场景。时代的剧烈变动,个体精神活动的细密、复杂和连续,以及一个文弱书生以柔弱方式显现的强大乡愁和不知疲倦,构成傅菲散文强烈的个人风格。
简介: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宣布后,西方对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评论褒贬不一。虽然,品特曾被称作是荒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但是,剧作家本人一贯反对为他的剧作贴上任何流派的标签。品特剧作的最大特点是剧中含有许多模棱两可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品特的早期剧作《看房人》,指出剧作家的意图就是引导他的读者和观众在模棱两可的话语中和复杂多变的人物之间探索真相,而这也恰恰是品特五十多年戏剧生涯的真实写照。
简介:王佐良教授的专著《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出版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现刊登中国莎学者何其莘教授和读者四川省粮食学校的李伟民同志对该书的评论,以飨读者。我们竭诚希望爱好外国文学的朋友们撰写国内外新书的评论,惠赐我刊。
简介:<正>巴赫金在论述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这种世界感受,同一切现实的东西,完成性的东西相敌对,同一切妄想具有不可动摇性和永恒性的东西相敌对,为了表现自己,它所要求的是各种动态的和多变的‘普洛透斯式的’闪烁模糊的形式。”普洛透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以善变著称。纵观巴赫金的学术生涯,我们发现,他所钟爱的文学,正象普洛透斯那样,从表现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更新变化,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简介:有人把他称作美国体操界的“郎平”。对于这样的类比,乔良并不介意:“中国人到美国发展不容易,郎平大姐在海外为中国人争光,给我们所有的海外华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执教成绩,我很骄傲。”
简介:<正>边际性是现代人面临的重要临界形态,每个生命个体毕生都在处理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边界。经常遭遇边界主题的作家是昆德拉,他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也一样地被他们惊吓。他们每一个人都已越过了我自己圈定的界线。对界线的跨越(我的"我"只存在于界线之内)最能吸引我,因为在界线那边就开始了小说所要求的神秘。
简介:《论语》的文学性历来很少受到关注,偶有涉及,也大多集中于“侍坐”这样场景具体、对话详细、人物众多的篇章。纯语录体部分言简意赅,自有不同于《论语》其他部分的文学特色。其文学陛不仅体现在褒扬人物时程度有区分,还体现在通过只言片语塑造人物形象。纯语录体在表达贬斥感情时特点也比较突出,不仅注重使用多样化的直接否定词,还通过反问和虚词的使用来加强否定色彩。《论语》这种文质兼重的文学特色影响了后世诗歌和散文创作。
简介:当美国犹太文学逐步完成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后,人们开始更多地关心以色列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流散海外的犹太人的思想和生活,愈加凸显其身份的模糊性,但也给美国犹太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题材。菲利普·罗斯在小说《夏洛克行动》中将新现实主义创作理念与自传体手法巧妙结合,展示了对犹太人内心探索的外化过程,以置身中东冲突的亲身经历揭示犹太知识分子回归后身份变化的可能,尝试用戏仿的手法颠覆莎士比亚以来描写犹太人形象的传统话语。
简介:19世纪中期(1830-1850)英国小说的繁荣,主要归因于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和人民大众异常活跃的精神面貌.但思想家J·S密尔(JohnStuartMill,1806-1873)对小说所持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尴尬处境."文人雅士普遍以诗为乐;而浅薄寡闻者则痴迷于小说"(Mill71).
简介:《20世纪外国文学史》近日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外国文学界的喜事,本刊表示祝贺《20世纪外国文学史》共五卷,是国家社科研究“九五”规划重大项目,由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吴元迈研究员担任主编,北京大学陶洁教授和南京大学王守仁教授担任副主编。为使广大外国文学爱好者、外国文学研究者、高校教师和学生对这套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涵盖国家最多的外国文学通史有所了解,本期刊登吴元迈主编为全书撰写的“绪论”,以飨读者。
简介:对于《西游记》主题的研究屡见津津乐道者。本文基于对小说本身的艺术感受,通过对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文本形象和情节的探析,认为《西游记》是一部人格合成的作品。
简介:在意大利文学和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乔叟对自己的创作、对英诗的发展和文学的本质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他这时期的重要著作《声誉之官》就是其探索的艺术体现。在诗里,作者既揭示了文学作品的虚构性质,也强调现实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并在英国文学史上第一次艺术地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观。他还将生动的口语运用于诗歌创作并尝试内容与语言风格之间的有机统一,这也是英诗史上一个重要发展。
简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借用这句话来形容长年在壮文工作第一线打拼的蒙元耀先生,其实倒也相当合适。
简介:农历免年春节刚过,阳春三月,慵懒的你是否还想重温新春佳节带来的欢愉气氛?素有“世界上最爱过年国家”之称的泰国将在四月里迎来一年中最重要的泰历新年“宋干节”。虽过西洋年,亦过中国年,但真正属于泰国人的传统新年则是每年4月13日起一连三天的宋干节,同时也被称作“泼水节”。
简介:"圣灵从我眼前走过,我的心动了,我的生命受到鼓舞。"——2006年,冯秋子在她的散文集《圣山下》的扉页,写下了这句题记。那时,她或许并没有意识到,六年后会用文学之外另一种她相对陌生的艺术语言——水墨绘画,来铺陈心迹,捕捉意念,拓展力量,发出纯粹的艺术之声。面对她新近创作的现代水墨作品,观者不仅受到了鼓舞,还能感受到自在生命之建构和时空意象之生成——看着那蕴含其中的审美能量,如此生动地从我们眼前走过.
简介:近些年的香港喜剧电影佳作稀零,且电影市场混乱。不断追求票房利益的商业喜剧片产业化生产经营,致使香港喜剧电影越来越老套低俗,不得不在低潮中思变并寻求出路。惯用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维使港产喜剧不再是以本土特色为优势,"港味"变质为一成不变的喜剧标签。喜剧无法完成深刻揭露社会现实及人性弱点的功能,只为商业利益迎合观众的感官刺激,致使香港喜剧电影陷入窘境。
简介:本文认为露丝·尾关的小说《食肉之年》(1998年)对于生态批评而言既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又构成了极大的挑战,因为它将生态批评复杂化了。这部小说模糊了虚构与事实的疆界,使原本简单的关于文化多样性和民族身份的概念成为新的问题,将小说样式本身大胆地推进到一个更能适应日益多元化的传媒时代的新方向。然而,在行动主义的情感伦理视野中,这部小说显得格外突出,这也正是本文的重点研究所在。
简介:
简介:吴绡(16157-1671),字素公,又字片霞,号冰仙,长洲(今苏州)人,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邹流琦《吴冰仙集小引》说:“(绡)兰心蕙质,雅善书史。……于一切琴棋弦管之艺,无不精绝。书法直通钟、王,尤善画,每经点缀,灵动如生。”这类夸赞之词,并非溢美,我们从吴绡留存的大量诗作中也能窥见一斑。
简介: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的发疯,不仅对人文主义信念的先验价值地位提出了怀疑与否定,而且表现了信仰断裂给人带来的精神危机;通过哈姆雷特的探索与毁灭,以人为出发点对人自身、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重新思考.从哈姆雷特的发疯与毁灭中我们看到:人是有限的,仅仅靠肉身的力量无法走出生存困境,还要有信仰的支撑.但肉身的抗争并不是毫无意义,悲剧英雄通过肉身的毁灭使灵魂升华为一种启迪人们超越有限获得无限的力量、情愫和品质.
长卷式的乡村写作
品特的探索真相之旅
中国莎学者的新探索
“普洛透斯式的”文学
乔良 中国冠军的美国式胜利
卡尔维诺:边界的探索者
《论语》纯语录体的文学性探索
《夏洛克行动》中内心探索的外化策略
图画与戏剧:康拉德对小说艺术的探索
外国文学百年沧桑之探索
神魔世界里的人性探索——《西游记》主题新说
《声誉之宫》——乔叟对诗歌创作的探索
路虽修远勇探索——记蒙元耀先生
农历节后游泰国Amari带您体验传统泰式新年
建构与生成——冯秋子的现代水墨实验与探索
利益与幽默的膨胀——低潮中探索的香港喜剧电影
乙烯雌酚、生态批评、民族:露丝·尾关的文学探索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诡辩式反逻辑语言
穿越式的“七夕”——吴绡《七夕》诗读札
在生存与毁灭中挣扎与探索——哈姆雷特发疯与毁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