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我们面前摞着百多幅照片。照片上都是些春秋已高的老者。六七十年前,他们是战士,他们经历过一次次冲锋、杀戮、跋涉和迁徙。后来,他们或是在与敌人遭遇时被打散,或是受伤,或是因病掉队,与战友们失去了联系。他们形单影只,萍踪浪迹,在村头寨尾,在野岭荒山间东藏西躲。他们逃过了军阀和民团的搜捕,侥幸地回到了故里或托迹在某一处偏远的异乡。他们隐名埋姓,安顿和生存下来。他们在心底里牢记着那样几条:"永不叛党。密藏证件。"他们把遣散证明书、党组织的介绍信和残废证密藏在米缸里、墙板的夹壁层里、牲畜槽下被填埋起来的酒瓮里。然后,他们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娶妻生子,春播秋种,看去与那些牵牛的、耪地的、打肩担的、收包谷的农民并无二致。然而事实上,他们只要在危厄中走入了那个时代,他们就已经参与进了那狂飙般的历
简介:<正>"灾难,荒年,饥馑——"额尔金伯爵曾经感叹地说,"我的名字可能会加在这个东方的苦难单子上。"他的预感果然实现了,添上了第四大灾"烧园"。额尔金这个名字,因为毁灭圆明园,已经被永远钉在中国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在英国,持文化批判态度的知识分子,对这个名字所象征的殖民主义历史,已经十分反感。一般民众,多少也知道这个名字不名誉。其原因却是另一个额尔金——七世额尔金伯爵。此人十八世纪末任英国驻奥托曼帝国大使,当时土耳其统治希腊,额尔金为了"保护文物",把雅典万神殿的大理石像运到伦敦。所谓"额尔金大理石像"(TheElginMarbles)成为大英博物馆一号珍藏品,也成为当今希腊政
简介:<正>我译《瓦西里·焦尔金》,是近三十年前的事了。当年我在部队做训练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训练场上、行军途中度过的。高度紧张而又热气腾腾的部队生活,战士们英勇顽强而又淳朴开朗的精神面貌,使我对《瓦西里·焦尔金》这部描写普通战士的名著产生了亲近感。本来,在全国解放前,我是学外国文学专业的,对外国诗有广泛的爱好,但是走上翻译介绍外国诗的道路,我还需要一个直接的推动,需要一种催化的触媒,需要一本和我“对口”的诗,——《瓦西里·焦尔金》正是我期待着的这本诗。与焦尔金交上了朋友后,我于1955年决心把这部诗译出来,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诗,是我的业余爱好,可是部队工作却没有业余的闲暇可言。从清晨的起床号到晚上的熄灯
简介: 爱米莉·狄金森(EmilyDickinson)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除了19世纪60年代几次有限的外出以外,她的一生都在阿默斯特镇度过,直到1886年5月15日逝世.在阿默斯特镇的家中,她默默无闻地用一生创作了1775首诗.这些关系到生命、永恒、爱情、自然和死亡的诗歌,表现了她强烈的思想和情感,揭示了一个充实、安宁、执著的灵魂.她那既朴素又含蓄的诗句,既感伤又幽默的诗风使她成了美国民族诗歌艺术的丰碑.美国学者认为狄金森是公元7世纪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在驾驭英语言的能力上可以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