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伊卜利斯是伊克巴尔的诗歌中一个很迷人的形象。西方文学中“伊卜利斯”的传统译法是“撒旦”。伊克巴尔在诗中主要用“伊卜利斯”这个词,个别场合也使用“亚撒色”或“撒旦”。这几个词的基本意思是“魔鬼”。究其根源都是来自《旧约》。这里主要想探讨在伊克巴尔的诗歌中的魔鬼的形象,故沿用伊卜利斯这个词。伊卜利斯这个人物,无论在东方或西方的文学中,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盛行的地区或国家的文学中,虽然有时对他的称
简介:<正>有五家人家经常给上司来电话。我上午值班的任务是守电话机,所以我清楚地记得那五种声音。我们都知道每一“家”都是上司的一个情妇,有时我们也常在一起交换一下我们各自的猜测。
简介:本文是围绕《我的世纪》(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我的世纪》),对其作者、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进行的一次采访记录.格拉斯对他获奖的感受、《我的世纪》的选材和成书过程、如何看待文本翻译、影响他世界观的人物和思想以及对21世纪的展望等问题做出了真实而又深刻的回答.
简介:<正>卡夫列拉·米斯特拉尔(1889—1957)是智利杰出的女诗人,拉丁美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她那富于强烈感情的抒情诗歌,使她的名字成了整个拉丁美洲的理想的象征”。她一生主要发表了四部诗集:《绝望》、《柔情》、《塔拉》(即《有刺的树》)和《葡萄压榨机》。
简介:女园丁颂歌那喊声,从扭曲的唇中奔出,宛如生命,竟徒然失声?它所要表达的,是一片已迷失于无边岑寂之中的广大的赞美.
简介:《我的世纪》是德国当代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1999年的新作.它体裁独特,内容包罗万象,从1900年写到1999年止,"一百年,一百个故事".作者让不同的人物从不同的视角来叙述一百年来发生在德国或与德国有关的历史事件.本文尝试对一百个故事的人物视角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加深对作品和作家的认识和了解.
简介:勃兰德:格拉斯先生,近二十年来,您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您有没有估计到会获得此奖?格拉斯:我没有期待,也没有估计到会获得此奖。我总是太忙了,忙于创作。我甚至十分高兴我四十岁时没有获得此奖,因为对一个作家来说,在此年纪获奖无疑是一个负担。如今我已年过古稀,此时可怀着极大的喜悦心情接受此奖,但有一点儿嘲弄的味道。勃兰德:您第一个反应是什么呢?
简介:<正>罗伯特·弗洛斯特(RobeftFrost1874——1963)是美国诗人,四次荣获普利策国家文学奖。三十九岁时出版第一本诗集《一个男孩的愿望》,以后陆续出版了《波士顿以北》、《山
简介:1945年,智利女诗人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GabrielaMistral)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拉丁美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诗歌充满了“柔情”,是对爱的礼赞。爱情,是她早期创作中吟咏的主题。随着个人生活境遇的改变,她笔下的“爱”,从男女情爱延伸到对“母爱”的歌颂。
简介:鲁道夫:君特·格拉斯先生,您的出生地但泽几乎在您所有的叙事作品中都显得举足轻重,而实际上这些作品的情节大部分是发生在联邦德国或西柏林的,如《局部麻醉》和《蜗牛日记》——至少,我们可以在其中某个情节里看到但泽和它环境的影子。您自己在那儿生活的时间还不到二十年,被迫离开但泽时您也只有十七岁,而且您创作的整个背景都远离这座城市,那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格拉斯:原因很多。有一点首先要肯定的是,有许多作家,他们在整个生命旅程中特
简介:一直以来女权主义对父权制社会的批判都停留在针对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上,这一点的确毋庸置疑。但是伊迪斯·华顿的小说《豪门春秋》显示:尽管男性被赋予了更多自我发展的机会,但在限制女性角色的同时,男性其实也限制了自己的角色。为了维护社会所期待的“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男性和女性们不得不牺牲他们的个体气质,这让他们无法尽情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同时也阻碍他们的自我发展。对《豪门春秋》的分析揭示:男性也和女性一样受制于父权制度,父权社会不仅是女性也是男性的牢笼。
简介:<正>《简·爱》中的罗切斯特无疑是个复杂的艺术形象,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好”与“坏”对之进行界定或评判,否则,不同的视角所引出的迥异的结论就会在批评界尖锐地对立起来,1987年在上海召开的“勃朗特姐妹研讨会”上人们对罗切斯特形象曾热烈地讨论了一下,这种讨论是有益的和令人思考的,同时也应该是继续的和深入的。本文将试图从外部、内部和远距离这三个角度来具体地审视罗切斯特这个人物形象。
简介:君特·格拉斯在其小说中展示,暴力产生于针对“他者”的仇恨与偏见。这种仇恨与偏见会使人、尤其是青年人易于听信法西斯主义的诱惑,听任其摆布,充当其杀手和炮灰。作为具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作家,格拉斯建议,若要规避暴力,便要以怀疑精神对抗绝对要求,以“蜗牛哲学”对抗大跃进,以“第三种可能性”对抗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因为对“他者”的贬低、否定、歧视和迫害正是这种在西方几千年文明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的产物。
简介:
简介:《洪堡的礼物》是美国著名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之一,本文通过对主人公西特林所忧所思问题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他的个人问题、当今世界和人类面临的问题,文学艺术的命运问题等,深刻地反映了当今西方的社会问题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简介:<正>加夫列娜·米斯特拉尔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拉美诗人,也是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作家。1945年,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米斯特拉尔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一年,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经历了流血、饥饿、屠杀以及一切痛苦磨难的欧洲人面对战争的
简介:俄国文学批评家尼·斯特拉霍夫因攻击去世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为学界诟病,其本身批评思想却反而极少被关注。文章首先从斯特拉霍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互动关系说起,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分歧所在;继而引入托尔斯泰与斯特拉霍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异同,重新阐释斯特拉霍夫在这场三角对话中的作用,揭示这位非主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革命性意义。
简介:<正>在有限的篇幅内全面探讨美国现代文学界扛鼎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和威廉姆·C·威廉姆斯,并非易事。由此,本文着重比较两位诗人艺术成就的一个侧面:他们是如何通过丰富的诗歌想象力寻求自我,认识人生,并探索自我意识和宇宙自然的关系。罗伯特·弗罗斯特和威廉姆·C·威廉姆斯均为当代美国诗坛上享有盛誉的诗人,他们在各自的诗歌创作中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现实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罗伯特·弗罗斯特来说,诗歌不啻是“一种生活方式”。
伊克巴尔诗中的伊卜利斯的形象
伊里亚特家的女人
拜会君特·格拉斯
米斯特拉尔和她的抒情诗
勒内·德佩斯特小说三篇
君特·格拉斯《我的世纪》的视角
君特·格拉斯访谈录之一
弗洛斯特抒情诗六首
论米斯特拉尔诗歌中的“母爱”主题
君特·格拉斯访谈录之二
女性和男性的牢笼:评伊迪斯·华顿的《豪门春秋》
对《简·爱》中罗切斯特形象的再审视
君特·格拉斯小说中的暴力与“他者”
译林新书介绍: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
译林新书介绍——剥洋葱:格林斯潘回忆录
西特林的思与忧——《洪堡的礼物》主题试析
"历史,从下面看":谈君特·格拉斯逆潮流的写作
爱的礼赞、生的祝福——米斯特拉尔诗歌创作论
三角对话中的斯特拉霍夫及其批评思想
诗歌·自我·人生——弗罗斯特和威廉姆斯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