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洪亮吉(1754—1809),字稚存,号北江,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他是清代乾、嘉年间的学者兼文学家,尤以精于舆地学著称。嘉庆四年,因越职言事而谪戍伊犁。洪亮吉于流放期间被禁诗酒。由于对刚刚经历的上书案仍然心存余悸,他在奔赴伊犁途中就痛下断绝诗酒的决心。因此,今天所能见到的他在行戍途中及谪居伊犁时期的作品基本上是赦还之后的补作,是构成其流放文学的重要部分。这部分作品中的诗歌后来被编成《万里荷戈集》,在他

  • 标签: 洪亮吉 松树 伊犁 流放 越职言事 喷溢
  • 简介:<正>亲爱的,亲爱的冉尼娅!请千万不要以为我需要您的什么帮助。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这是为什么突然让您频频为我担忧。是啊,各种疾病时有发生,但都会痊癒的。我想,这种病症最终也将过去。今天早晨,我们从基斯洛沃德斯克出发前往巴库。我看着车窗外高加索的景色,内心感到有些沉闷和压抑。我已是第二次路过这些地方了,但还是完全不能理解,那些为我们塑造了捷列克河、卡茲别克峰和达尔雅谷等形象的人,究竟这里是什么使他们如此着迷。老实说,在梁赞省,我心中的高加索要比这里色彩斑

  • 标签: 彩斑 火车 外高加索 尔雅 士官生 动物世界
  • 简介:勃洛克与赛宁,赛宁与勃洛克——这两个名字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是并列的。这两位伟大的诗人把对祖国的爱——爱得“欢快以至于心痛”——贯穿到自己的生命中。亚历山大·勃洛克说:“我的罗斯,我的生命……”而对赛宁来说,没有罗斯,没有自己亲爱的祖国,自己的生命也谈不上有什么意义。他们两人的第一次相会是在一九一五年三月。勃洛克当时已经是一位公认的文学巨匠,已经出版了诗集,而第一本诗集是在难忘的一九○五年风暴即将来临的时日问世的。赛宁的处女作《白桦树》一诗只是在这次会见前一年才在《小天地》这本杂志的一月号上刊出。至于第一本诗集的出版,那还是此后一年的事。后来这两位诗人在诗集《献给孤儿们的蜜糖饼干》中相遇。这本诗集中有著名诗人亚历山大·勃洛克的七首诗,青年作者谢尔盖·(宀西)宁的两首诗。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名字正巧在这本诗集中相遇,而这本诗集的全部书款都捐赠给俄国流离失所的儿童。还有过多次相会。赛宁至死都对勃洛克怀有最友善的感情。对于这一点不只是赛宁自己讲过,那些熟悉这两位诗人的人都讲过。现在就引述他们的一些话,摘引这两位诗人自己的以及他们同时代的文学家们的回忆、日记和札记中的一些片段记载。其中,除了诗人彼·彼亚斯特的回忆以外,都先后发表过。有些只发表过一次,而且还是在五十多年以前。勃洛克的朋友,彼·彼亚斯特对于赛宁的回忆材料现存(苏联)中央国家文学艺术档案库。

  • 标签: 叶赛宁 勃洛克 亚历山大 俄罗斯文学 谢尔 国家文学
  • 简介:在英国,华人超市与时俱进,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第一代华人超市,是唐人街上小型的杂货“铺头”;第二代华人超市,是早已搬离了唐人街的cash&carry;第三代华人超市,是既拥有大型超市,大型中国酒楼,大型停车场等一条龙服务的华人商业中心,其典型代表莫过于英国最大的中国杂货现款现货超级市场“荣业行”。

  • 标签: 伯明翰 叶焕荣 大型超市 国宝 一条龙服务 与时俱进
  • 简介:<正>一、审美意象中“情”对“景”的辐射中国古典美学认为,“情”与“景”的统一是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从赛宁一生创作的诗篇中可以看出他所有的审美意象中的“景”,都受到他特有的复杂之“情”的强烈幅射,从而形成了他独特而浓郁的抒情风格。由于“情”在诗歌中的巨大作用,古今中外的诗人一向把其看

  • 标签: 叶赛宁诗歌 基本结构 田野 审美意象 天空 意象派
  • 简介:纨纨(1610—1632),子昭齐,明代吴江著名女词人沈宜修长女。父绍袁与母沈宜修婚后五载方育纨纨,"初生之女,爱逾于男"(《祭长女昭齐文》)。父亲为其择字昭齐,即希望她昭明才德,见贤思齐。

  • 标签: 心境 诗词 沈宜修 女词人 叶绍袁
  • 简介:<正>苏联俄罗斯诗人谢尔盖·阿列克山德罗维奇·赛宁(1895—1925),在他短短十五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尤其是他的抒情诗,宛如一帧帧图画,在他那块新旧更迭却并不洁白的历史画布上,为我们拼合出了一幅巨大的、与时代不大协调的瑰丽图景。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整个生活恰似用一幅幅的图画来填充一块巨大的洁白的画布。”形成了他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给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 标签: 叶赛宁 俄罗斯 抒情诗 艺术风格 世界文学 历史画
  • 简介:从理论上说,文本对理解总是开放的。但一种符合常识、影响深远的权威理解定型之后,文本的开放性就有意无意被遮蔽。再度敞开它,需要一种与传统、权威保持距离的“外向之思”,甚至需要执著于自身某种独特、私人化的体验和领悟以及对这种体验和领悟锲而

  • 标签: 王维 《酬张少府》 诗歌 知觉思维 艺术风格
  • 简介:是河南省文学院专业青年女作家,作为近期崛起的年轻作家,她的((锈锄头》发表当年就在中国小说排行榜和莫言的((生死疲劳》、铁凝的《笨花》等一起进入十部优秀中篇小说榜单,她本人也被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推选为年度优秀作家。《锈锄头》以极佳的结构形式,极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探讨了当下国民精神迷惘和失落的表现,体现了作者对人的生存状态深刻的道德关注与终极关怀。

  • 标签: 中国小说 道德诉求 乔叶 生活 青年作家 女作家
  • 简介:这是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尾芭蕉(1644~1694)俳句的代表作。俳句是日本传统诗歌形式中的一种短诗,也是世界上最短的格律诗之一。它以极其短小的形式表现作者刹那间的感受,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语言含蓄、隽永、简练,便于记忆和流传。俳句作为一种独

  • 标签: 日本 松尾芭蕉 诗歌 俳句 艺术风格 生命意识
  • 简介:日本镰仓初期古文献《浦宫物语》对长安郊外的构想,是以“海外-仙山”这样一种复合景观为主基调,将长安描述成一座海岸都市。这种构想的源头既可向上追溯至遣唐使时代日本的集体记忆,又可寻根于上代日本对中国神仙思想的摄取。物语作者对异域帝都的浪漫想象,折射了平安末至镰仓初期为战乱所笼罩的日本知识阶层将遥远的中国想象成政治乌托邦的思想史背景。

  • 标签: 神仙思想 《松浦宫物语》 长安 异国想象
  • 简介:◇请介绍一下你的这本新的文集--.◆我女儿爱洛伊丝搜集了一些我以前在报纸专栏上发表的文章.很久以前的文章,挺普通!从1948年开始,那是一封题为的公开信.它是我当时寄给的,在那封信中,我谈了一些众所周知的事情.作为资料,它或许是有意义的.最近的一篇文章写于2009年,与人类初次登上月球的周年纪念日有关.

  • 标签: 和谐法国 当代作家端木松 法国当代作家
  • 简介: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由日本奈良县主办的第二届“奈良万国际奖”经过评选,近日决定将今年的大奖授予中国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王晓平。该奖项每两年产生一次。

  • 标签: 王晓平 奈良 国际 教授 华人 天津师范大学
  • 简介:<正>一研究诗的人常把格律比作诗的肌肉和骨骼。如果承认这个比喻是确当的,在译诗的时候,就应该把原诗的格律看作是必须传达的东西。我国诗译界向有两派说法,都是不大看重传达外诗格律的。一派可称“神韵派”,另一派可称“民族习惯派”。“神韵派”主张,译诗的宗旨全在于领悟和传达外诗的“神韵”,为了“神韵”,译文怎样处理格律问题,原则上都是可以的。“民族习惯派”则认为,不管外诗具有何种本民族的格律形式,在译文中都须转换成中国人所习惯的结构类型,译者无须在探究和传达外诗格律上煞费苦心。其实,这些都是莫大的误会。“神韵派”之所谓“神韵”,大约主要是指诗的思想意蕴和情感内涵。这些东西除直接凝聚在词语和形象体系内部,也同时寓含在诗歌的特定节奏和语调之中。而特定的节奏和语调又总是发源于特定的格律形式。因此,怎么能把诗的“神

  • 标签: 奥涅金 诗节 译文 形象体系 普希金学 韵脚
  • 简介:兆言长篇力作《后羿》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文学功底,用后现代视角把“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演绎成了一个既浪漫又伤感的“神话中的现实故事”。小说借鉴吸纳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使“神话”和“戏仿”杂糅、“创新性”与“初始化”兼容,在充满解构与建构的矛盾中展现了“神性的缺席”和“人性的再现”。文本通过“独裁者爱清”的描述给人类最初的“精神荒原”以情理兼容的深度阐释,在对世俗人生命运和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蕴涵着失落与构筑的双重价值取向。作为一部既富有先锋性、探索性,又具有世界性、代表性的“重述神话”作品,《后羿》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式的尝试。

  • 标签: “人性的在场” “神性的缺失” 重述神话
  • 简介:<正>泉水从山涧流出,开始悄无声息,滑过岩缝,滑过青青的草丛,渐渐地,汇成涓涓小溪,注入带鹅卵石的沟底,发出叮咚之音,然后水声砰砰,奋然出山……当我接触赛宁(同样,接触普希金、费特等)的抒情诗的时候,常常有这种感觉;这诗的泉水随着我不断地呤咏而逐渐发出声音,逐渐显露它美好的身影,最后我觉得我吐露出来的语言,已经不是俄文,而是我赖以生存的祖国语言。这就是我在翻译中所习惯的自然流露,这就是我所执着追求的那种神韵,那种奇妙的和谐。

  • 标签: 抒情诗 叶赛宁 自然流露 执着追求 语言 普希金
  • 简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声》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首词,词中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反映了苏轼豁达开朗的性格和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其实,在苏轼的内心深处是无比向往归隐山林的那份闲适自在,然而儒家的济世理想却鞭策着他在政治仕途上一路走到底,纵然坎坷,纵然波折,却依然无法抛弃。总之,苏轼是以出世为心,入世为迹,虽然从未曾踏出归隐之路,但是参透的人生妙理却胜以归隐。

  • 标签: 苏轼 归去 出世 入世
  • 简介:王国维和嘉莹先生,俱是上个世纪在词学研究中开风气之先的著名学者。两人的治词观念与方法也原则上相似,这是因为他们在学术上都很有渊源。据先生自述,在词学理论与词学研究上,她受王国维的影响最深。

  • 标签: 词学研究 叶嘉莹 王国维 词学理论 略论 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