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文化中尤其在德国文化中就充斥着反犹现象,它在基督教、仇外性和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直至纳粹大屠杀的发生。本书再现了各种要素聚合发酵而成的一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并从几个不可或缺的层面构成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叙事。因此,它成为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经典之作。

  • 标签: 强迫症 大屠杀 生物人 德国人 历史叙事 德国文化
  • 简介:寅恪先生这首诗作于1946年。上引诗题见于《吴宓与陈寅恪》一书。在《寅恪先生诗存》中,这首诗题为《南朝》。前者比较切实,突出诗的背景与本事;后者重在抒情咏叹,在身世感怀中隐喻对时局的忧念,比较微婉。就诗论诗,应该说,两种诗题都是可以的:第三句诗中的“青成神”,既是南朝的典故,也跟南京有密切的关系,都切题。

  • 标签: 诗题 本事 中隐 南朝 诗论 引诗
  • 简介:本文从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的小说《》中的自我身份和民族文化身份问题,说明这个发生在旧金山唐人街的自传性故事实际上是一个“将个人、家庭及民族的历史与政治问题编织到一起的民族寓言”。此外,本文还就美国学者菲立帕·卡夫卡对《》的二元对立式阅读提出质疑,认为书,中主人公所经历的不仅仅是在两种冲突(文化、身份、性别等)之间寻求消极的妥协与调和,从而获得“自我的整合”,而是超越了妥协与调和的模式,建立了自己新的话语方式。她所代表的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性的形象。

  • 标签: 女作家 小说 二元对立 自传性 美国华裔 民族寓言
  • 简介:<正>近十年来,苏联的文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这一流派研究文学过程和文学作品的方法,我们可以称作“综合研究法”。该方法于七十年代一经形成,在十年中已相当清晰地确立了它的基本原则,并不断积蓄力量,就目前预测,估计它将在未来十五年内得到长足的发展。

  • 标签: 综合研究法 艺术形式 文学研究 十八世纪 红楼梦 七十年
  • 简介:  快中午时那该死的肿块又开始痒起来,佩里开始寻思他是不是该去看医生了.但话又说回来,不就几个小疹子吗?有哪个傻蛋会因为长了几个疹子就跑去看医生?要是你连这点自制能力都没有,你还能干什么?……

  • 标签: 感染办公室
  • 简介:  莫吉隆斯病.  玛格丽特看着CDC的报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病压根就算不上是疾病,但是却被医学界公认为是"寄生虫妄想".  "妄想,"玛格丽特说,"仔细瞅瞅."……

  • 标签: 寄生虫妄想症 感染寄生虫
  • 简介:凭借丰富的想象力,萨拉马戈在《失明漫记》中虚构出了一个盲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及其文明的主要特征毁灭殆尽,人性之恶得到充分暴露.小说虽纯属虚构,却又以假还真,所展现的乃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缩影",体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

  • 标签: 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虚构 真实 人类命运
  • 简介: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视角解读小说《西北》,重点关注故事中相互并置的人物菲利克斯和安妮。深受后帝国时期忧郁影响的安妮生活状况困顿,同时陷入自恋情结的怪圈无法自拔,对有色移民的他者极度排斥,而作为她前男友的菲利克斯却是欢快文化的代表,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着共栖和互动的原则。安妮象征着身患后帝国时期忧郁的英格兰,病态地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菲利克斯则象征着从社会底层涌起的改变力量。因此以菲利克斯为代表的有色移民就是英国后帝国时期忧郁的处方。

  • 标签: 《西北》 后殖民 忧郁症 欢快文化
  • 简介:综合材料作为绘画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以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艺术冲破了传统绘画材料的展现格局,为现代艺术提供了更新颖的观念,扩展了绘画创作的展现空间,当代绘画艺术创作中,综合材料受到越来越多艺术家的认可和应用。本文就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形式和语言的价值进行分析,望对我国当代绘画创作提供相应的借鉴。

  • 标签: 综合材料 绘画创作 形式语言
  • 简介:本文通过对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泉镜花的短篇小说《外科手术》中反讽叙事的考察,探讨一种值得关注的文体创作。《外科手术》将小说世界里的"美"反讽为"矫情"与"表演",以此揭示"美"的相对性和伪善性;将"爱"描画为实质上的"逃离",实现了对"爱"的反讽叙事。该小说通过对"美"与"爱"两个层面的本质性反讽书写,构建了一个精妙的反讽时空体系,实现了对文本表层浪漫主义叙事的超越。

  • 标签: 泉镜花 《外科手术室》 反讽 时空建构
  • 简介:Provocative,playful,andenlightening,SimonEstok'sTheEcophobiaHypothesisawakensustoourselveswithbothcompassionandwisdomaboutapsychologicalconditionhecallsecophobia,whichisalsoprofoundlysocial,economic,andpolitical.EstokdefinesecophobiainhisIntroductionas"auniquelyhumanpsychologicalconditionthatpromptsantipathytowardnature"(1).Ecophobia,Estokalsowrites,canembody"fear,contempt,indifference,orlackofmindfulness"(1).Itis,inanutshell,anirrationalfearofnatureandagroundlesshatredofthenaturalworldhumanbeingsseemtohaveadaptedandaresufferingfromwhethertheyconsciouslyrecognizeitornot.

  • 标签: Provocative playful
  • 简介:《倾城之恋》中因战乱而决定了男女主角的结合与否,主人公在惘惘的威胁下,产生心理学者所言的"焦虑性人格",结合卡伦·霍妮提出的理论,了解战乱中恐惧的补偿作用,分析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如何决定人的命运与需求。

  • 标签: 神经症 人格 焦虑 恐慌
  • 简介:我一眼就能认出这位女清洁工,无神的眼睛里/挂着春天的沙子她干瘦,焦黄,头发干枯,手指粗糙,木然/一直推着拖把给社会擦拭污垢"她有残疾的丈夫,或病重的婆婆,还有还有/需要上学吃饭的孩子?……"或者这些都不是,她每天十二小时以上的劳动/只兑换别人四分之一的钞票那些叫正式工的人,清闲,光艳,都像管理者/不断把干净的地方反复弄脏

  • 标签: 人文关怀 唐宋诗 诗圣杜甫 一切时 诗歌领域 悲悯情怀
  • 简介:《一个好邻居的日记》(1983)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1919--)后期“现实主义回归”的小说代表作,作品以人到中年的中产阶级事业型女性简·萨默斯20世纪70年代的伦敦都市生活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如何在工作之余通过与老年女性交往,尤其是与莫迪这位毕生挣扎在社会底层的九旬老妪交友,逐渐改变了人生态度的心路历程。本文拟从“恐老”背后的都市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导向分析入手,聚焦于简·萨默斯的都市越界之旅,探究作为都市边缘群体的老年女性的身份困境与出路,尝试揭开都市(老年)女性空间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及其对西方都市主流价值观提出的质疑和挑战。

  • 标签: 都市空间 恐老症 老年 女性 越界 伦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