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古英国诗人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里《巴斯妇的前言》可以看成是一个追求性自由的俗女人解释圣经的案例,是对教会和男权解经传统的颠覆。半世纪以来的文学批评除聚焦其中明显的女权问题,还争论是否宗教改革者威克利夫的英译圣经和以圣经为一切解释之本的思想影响了巴斯妇的解经。本文对此进行考察,通过剖析巴斯妇狂欢化的语言风格,试图揭露深藏在语言中的动荡的能量,并结合乔叟本人对解经的谨慎态度,指出巴斯妇解经集中体现了14世纪英国社会存在于性别、婚姻、阶级、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诸多矛盾。最终,乔叟对他深切关心的男女关系问题并未给出一个清楚的解决方案。他既提倡宽容谅解,又严厉要求犯错犯罪者悔悟改正。
简介:<正>回顾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获奖的29个国家的87人当中,亚洲只有3人,即以色列的阿格农、印度的泰戈尔和日本的川端康成。而具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和别具特色的现当代文学的我国,至今仍没有人获此殊荣。是什么原因致使我国没人获奖呢?有人认为是由于我国作品在国外翻译得不够,即翻译出版数量少和翻译质量不高,使外国学者对中国文学了解得不多;有人认为是政治上的原因,即庸俗文艺政治学的限制,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有人认为是东西审美意识的差异,即东方的“天人合一”与西方的“神人合一”的差异。如此等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在探讨原因之余,也有人提出,中国文学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要敲开诺贝尔文学奖那座陌生殿堂的大门,就必须走中西结合,以中为主的道路。应该说,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因为“在现今国际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不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