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身体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诋毁、排斥和压制的历史,而这一进程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而达到顶峰。D.H.劳伦斯感受到了这一对身体的压制,因此,以文字的方式反抗压制、帮助身体突围成为他终生的事业。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这种努力以最为彻底的方式得以表达。劳伦斯描绘了一片葱茏的小树林,它构成了一个前现代的伦理共同体,傲视外部丑恶的工业文明。在这一自足的空间中,人们遵循着迥异于主流价值体系的伦理价值观,身体和欲望自由地呼吸,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人也因此而获得新生。在伦理上,这一空间以隐喻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形成了根本性对抗。这不仅是劳伦斯对压抑身体的工业文明及其所代表的工具理性进行的最激烈批判,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实质上也是劳伦斯对新的伦理共同体的虔诚召唤和建构。
简介: 杰拉尔德·维兹诺在美国文坛是位独树一帜的人物.他是奥吉布瓦原住民的后裔,但维兹诺本人拒绝"印第安人"这个名称;在他看来,这是哥伦布的误名,是白人的发明,而他在用到这个词时,一律以小写斜体表示.维兹诺深受原住民文化的熏陶,认为原住民文化与原住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原住民部落中流传很广的捣蛋鬼故事,对原住民的思想仍有很大影响.他指出,"捣蛋鬼来自于原住民述说的想象文学故事,那是一种文学艺术创造.……
简介:恐怖主义,尤其是9·11事件给各国民众带来了恐惧和创伤,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猜忌,进而引发了关于恐怖主义的思考。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在其短篇小说《我能找证人吗?》、《飞逸范式》及长篇小说《飞逸》中先借用了主流媒体的刻板思维,继而以族裔视角,对恐怖主义进行了"语境化"、"亲历性"处理,使作品中的人物对恐怖主义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关爱、友谊、信任、背叛等进行了深度思考,使他们获得人生的顿悟,意识到恐惧和制造恐怖事件都是不可取的行为,仇恨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能解决民族矛盾,只有爱心和宽容才是正道,从而使人物趋向理解、和谐与融合的成长方向,实现了心智的成长。
简介:<正>物语文学的产生是日本文学史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向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物语一词,要从“语”这个词说起,它是将发生的事向人仔细讲说的意思。“物语”便成了故事、传说、传奇之类的词。物语文学产生于十世纪初,起先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虚构物语,如《竹取物语》和《落洼物语》,它是将民间流传的故事增大了它的虚构性,加以润色,提炼成完整的故事,具有传奇的色彩。另一类为“歌物语”,如《伊势物语》,很与我国的“本事诗”相近似,它以和歌为主,和歌和散文结合,互为补充。这两类物语都是脱胎于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向独立的故事发展的一种文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