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宫里街道十字路口东北角,丰富而肮脏的由红砖砌起来的垃圾池边,唯有他懒散的乞讨和公狗卑微的觅食是恒久不变的.五点不到,冬日寒冷的太阳就几乎被公鸡家的二层旅社吞没.他抢在即将逝去的光辉里,有时看到沉浸在空旷中的公鸡肥硕的女人,有时看到未及从晾衣绳上收走的五颜六色的贴身衣物,也有时,只是不着一物的赤裸绳子.他瞧见一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由远及近,似乎慢下来,却惯常走掉.他先赶跑了狗,再娴熟地把只有几张蓝绿票子的布袋收起来,挂上脖子.
简介:雪下得紧,到了夜半也还是没有停的样子。白色皮毛的兔子在雪地上止步不前,把长长的脚印留在了身后。一时间,她有些分不清楚,那是给这大地留下的印记,还是从自己身体里遗失的什么东西。
简介:从《静坐喜床》、《小窗絮语》到《歇马山庄》、《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街与道的宗教》、《上塘书》,孙惠芬的创作道路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趋势的标志不仅在于她的小说越来越引起广大读者和评论界的关注。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的一处独特的乡村风景:辽东半岛南端、黄海北岸距离海边十几里的一个名叫歇马山庄的地方。歇马山庄最早是作为长篇小说《歇马山庄》的背景出现的,当李敬泽以理论家的自觉和旁观者的清醒将孙惠芬后来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从初名《两个女人》改为《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时,孙惠芬创作中的"歇马山庄"意识陡然清晰起来,从写作开始时的不自觉状态到后来写出《上塘书》这部以歇马山庄的一个自然村落"上塘"为中心的引起关注和争议的小说,为当代文学版图贡献出一幅独特的北方乡村图卷。歇马山庄虽是虚构的文学形象,但却有着坚实的现实背景,那就是孙惠芬生长的一个叫山咀子的村庄,这个村庄在孙惠芬的长篇散文《街与道的宗教》中有着非常详实的描写。有人谓:从文学创作发生学的角度看,《街与道的宗教》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作品,它向我们阐述了孙惠芬从中国的乡村走出来成为一名摹写人类心灵的作家的过程,完全可以作为中文系写作课的解剖典型;从一个作家的成长来说,《街与道的宗教》也是一部标志性的作品,它是孙惠芬创作的转折点。从《街与道的宗教》开始,孙惠芬的创作进入了一种非常自觉的状态,开始明确地把对歇马山庄的描述当成自己写作的一个大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