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  1926年年初,在清华学校研究院任导师的梁启超先生,尿中带血的疾患益发严重.家人及亲朋好友极力主张寻求一位中医为其调治.梁先生却坚持己见,住进了沿用西医疗法一派洋式的协和医院,随后对业已衰竭的右肾做了摘除手术.……

  • 标签: 人格细节
  • 简介:  近几年来,小小说作家刘建超可谓脱颖而出,声名鹊起:、连获19971998年度、1999~2000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2004年,等10篇作品,摘取第二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005年,入选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05年度小小说排行榜.刘建超一路走来,把自己的写作步伐,迈得坚实而沉稳.……

  • 标签: 人格魅力
  • 简介:本文认为,写作者的人格决定着其写作的动机及写作的追求、风格、境界等,文章还进一步揭示了文品与人品的复杂关系。

  • 标签: 文品 追求 写作者 揭示 人格 文章
  • 简介:每一个人生都是难以"直面"的。就其本人而言,不仅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更重要的还在于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清醒地"直面"自己的某一人生侧面。即使"解剖别人,常常更无情地解剖自己"的鲁迅,是否也存在这一侧面?这恰恰是以往各种"鲁迅传"所回避的问题。而对传记作者来说,困难似乎并不在于历史哲学所谓的存在的"不可还原性",而在于由于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压力(如"为尊者讳")而形成的"心理障碍"遮蔽了自己的视线。对于每一个今天试图为鲁迅作传的作者来说,似乎更是如此。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晓明的近著《难以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是一部极有意义的成功之作;作者对鲁迅人格精神的"直面"所获得的意义及其方式,都将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

  • 标签: 人格精神 鲁迅思想 为尊者讳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可还原性 历史哲学
  • 简介:葛红兵先生在《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中认为鲁迅“嫉恨阴毒”“睚眦必报”。因而不足成为“我们精神上的导师”。鲁迅果真如此吗?多少年来人们把他“当成了一种理念,一种意志,一种典范”甚至作为“民族魂”竟然是历史的误会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下面仅以两例为鲁迅人格一辩。

  • 标签: 鲁迅 中国文学 葛红兵 误会 真如 典范
  • 简介:一个时代的词语世界,宛若星空。任何一个时代都曾拥有最具时代特征的词语,犹如灿烂银河系一颗颗耀眼的星座。譬如说“雷锋”这个词语,就代表着一个时代。前些年我在整理藏书,意外发现一册《雷锋日记》,封面上幼稚地写着:西藏路小学五年级四班肖克凡。我一下就被自己感动了。

  • 标签: 《雷锋日记》 人格 小学五年级 词语 银河系 藏书
  • 简介:以德治校,实施学校人格化的管理,基于这样的认识:传统的学校管理重视了人理性的一面,认为只要管理行为“合理”,那么大家都会按照这个“理”的要求自觉地去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管理就成了一门科学。现代学校管理应该更加重视人的非理性的一面,事实上人的心理活动要远比机器复杂得多,有人能够做到“士为知己者死”而不管它死得是否符合法理,也不管它是否有价值,都能义无反顾,

  • 标签: “人格化” 治校策略 学校管理 教师工作 教育工作 管理方式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以其从《家》到《寒夜》等许多优秀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良知和人格力量感染着读者;而他的独特的信仰、热情和难以摆脱的内心矛盾冲突,又常常使得研究者感到困惑。围绕着上述问题学术界展开过许多讨论,但至今也还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问题的症结在于论者往往孤立地分析巴金的文学创作,或者孤立地研究巴金发表过的政论著作,有的则把两者机械地、简单化地相“联系”,而对于两者之间不可逾越的中介——作家的人格以及作为人格的历史体现的人生的复杂过程,则缺少研究。其实,对于作家来说,政论著作只表现其政治信仰和理论见解,文学创作又只是其人生感受和审美活动的一种艺术体现,两者之

  • 标签: 巴金传 陈思和 人生理想 《寒夜》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创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文化哲学家卡西尔曾说过:“人的突出特征,人与众不同的标志,既不是他的形而上学本性,也不是他的动物本性,而是人的劳作,正是这种人类活动的体系,规定和划定‘人性的圆’。”作为儒家文化哲学命脉的儒家人格,不仅是一个意义的系统,还是一个现实的行为规范系统,儒家人格把个体人格固定在君纲、父纲、夫纲的伦理关系中,施予其忠孝的人格意识;在个体人格情感、思维及行为方式上,划定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准则。

  • 标签: 贾宝玉 忠孝 家人 本性 背离 超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2003年巴金百岁诞辰前后,广大读者和国内外各界人士对巴金的作品、人品,表达了许多肯定、赞扬、崇敬之情,也有一些批评、贬抑、轻薄之声。这就再一次提出了深入了解巴金、准确认识巴金的问题。了解、认识巴金,就是了解、认识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而考察巴金的人格历程,正是认识、了解他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 标签: 巴金 人格 锻造 90年代 精神遗产 国内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