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浪漫主义象征理论体现于对“象征”、“寓意”、“神话”、“无限”等概念的论说中。浪漫主义者普遍认为象征是“代表”、“揭示”本质、神性的个别事物,这是一种泛化象征观。寓意与象征不同,象征是诗性的,寓意只是概念的。浪漫主义者还普遍把神话当成极其重要的象征形式,认为神话是人与超验世界之间的中介,也认为“无限”是象征的本质,象征即有限与无限的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神学意味。

  • 标签: 浪漫主义 象征理论 寓意 神话 审美需求 文学评论
  • 简介:“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1][2][3]是2008年9月在《作家》杂志首先提出的新命题,作为一个关于美学、探讨人类生存哲学的新命题,文章将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的缘由和核心内容做出初步阐释,指出在能源和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提高国民群体的审美意识,实现上古人的天真素质,对于解决各种危机具有深刻意义。一、何谓“后”首先,“后”指的是时期界定和划分,是解构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以及生态批评等后现代阵营之后的一个新时期,和目前中国时代发展联系紧密。后浪漫主义生态美学对“后”的界定,借鉴王宁先生《后现代主义之后》[4]的时期划分,即现在社会处于一个后现代主义之后的时期。尤其在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国民应该学会关注美与非美的悖论,认识到此时的美是人们物质生活富裕、文明与舒适的表面之美;而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低俗与焦虑才是本质的非美。尤其中国人目前美学意识正在退化,和当前国家迫切需要的昂扬精神明显断层。那么重建美学,特别是建设和现在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态美学,是时代的迫切要求,也因此成为一个崭新“后”时期的开始。其次,“后”依然借助解构主义阵营旗帜,是一种立场或方向上的转变,是边缘力量对中心的消解,更是一种思维转变的标志,从...

  • 标签: 何谓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生态美 生态美学
  • 简介:艺术赢得了真实在评和自由的尺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兴起于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一起被称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思潮,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

  • 标签: 浪漫主义自然观 透纳浪漫主义
  • 作者: 杜明甫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1期
  • 机构:浪漫主义思潮于1820年至1860年间在美国盛行。而此时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已经趋于衰微,逐渐被现实主义思潮所代替。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各国的发展也不尽相同,美国作为后起之秀对欧洲各国浪漫主义的吸纳表现出综合性的特征。在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曾在美国掀起一阵狂热,但是持续时间较短。20年代末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经斯塔尔夫人、柯勒律治、托马斯?卡莱尔的过滤介绍被美国大学学子视为经典,催生出美国浪漫主义的新生儿超验主义。然而超验主义对散文和诗歌的偏爱、对小说的排斥虽然代表了清教主义的正统思想,却不符合浪漫主义崇尚自由的思想,也无法吸引大众读者。此时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大众读者需要的是轻松、娱乐、想象性的读物,小说是他们的首选。美国作家面临艰难的处境:他们的作品既要拥有大量的读者,又要符合批评界的常识标准——真实。从洛克的经验哲学发展而来的常识哲学使得维护清教传统的美国人越发将事实和想象看成对立的两极,无法调和共存。美国小说家在创作过程中发现。他们无法创造绝对的真实,所以只能借助罗曼司已经获得的想象的诗学许可进行自由的创作。美国小说家对中世纪罗曼司中的爱情故事和超自然现象丝毫不感兴趣,他们唯一需要的是浪漫主义所崇尚的想象力和罗曼司所具有的自由表达想象的特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明显地经历了一个“中国化”过程,是西方追求自然人性和自由艺术的近代浪漫主义文学与中国“言志派”审美情结相契合的结果。个人主义一直是浪漫主义的理论内核。在现代中国独特的文化条件下,个人主义拥有着迥异于西方“个人”的人性内涵,它既有着人道主义诉求,又有着极大的归顺理性的倾向。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独特性及其生命能量。

  • 标签: 中国 20世纪 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 个人主义
  • 简介:郭沫若的史剧理论是我国戏剧美学中的瑰宝。它在继承中外优秀的史剧理论传统的基础上,对史剧的现实性、真实性和“客观性”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富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的史剧理论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 标签: 史剧理论 性质质疑 浪漫主义性质
  • 简介:郭沫若是具有诗人气质的浪漫主义剧作家。他崇尚“生命写作”,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较多时间却是“笔墨”写作。《蔡文姬》创作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语境中,洋溢着激情和诗情,塑造了理想人物,表现了个性和审美浪漫主义特点,但有些拘谨。因游移于表现自我和替曹操翻案之间,现实性旨趣过于明显,但仍属于革命浪漫主义审美范畴。

  • 标签: 诗人气质 浪漫主义 理想主义
  • 简介:在最近的文学作品研究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那就是生态批评理论。在诸多的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共通的思想,那就是生态学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崇,保护自然的意识明显地体现在这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作品中的作者把自然作为一项珍稀的事物,保护大自然,回归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本文以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为例,站在生态批判主义角度,了解和研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 标签: 浪漫主义文学 生态 英国 批评视角 人与自然的和谐 《弗兰肯斯坦》
  • 简介:九叶诗派的显著标志就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观念、手法等进行了大量借鉴。这种借鉴使他们的艺术追求从最初的浪漫主义逐渐转向了后来的现代主义。从激情转入沉思、从外在转向内在、从关注现实转向关注生命,是九叶诗派在艺术上具有创新性的重要标志。

  • 标签: 九叶诗派 艺术转向 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
  • 简介:<正>如果将《安狄米恩》与《伊莎贝拉》作比较的话,前者仅仅在语言文字上显示出诗人特有的文学天才,但是后者却从各个角度充分体现出济慈过人的天赋,无论是作品的情节设计、语言对白,还是人物塑造等,无一不显示出作者的独特风格。一、创作背景及作品梗概时间追溯到1820年7月,英国诗人济慈出版了最后一部诗集,尽管他尚未满25岁,可是这已经是他的第三部作品集了。作品出版后仅仅七个月,他就患病不幸去世

  • 标签: 浪漫主义诗人 英国诗人 安狄米恩 伊莎贝拉 情节设计 人物塑造
  • 简介: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西方诗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面对理想国度被工业革命破坏后物欲横流的现实,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敬畏和向往,通过对自然万物所包含的神性的感悟,通过与自然感官上的直接对话,实现自身灵魂的净化,使人摆脱工业文明和科学理性对灵魂的压抑和扭曲。

  • 标签: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 生态伦理 诗性 工业革命 科学理性 工业文明
  • 简介:青锋(以下简称青):《重瞳》发表后,有人称你是"云霄上的浪漫主义者",说你的作品具有诗性的浪漫主义素质,你认为这样的说法贴切吗?这是否和你本人的性格有关。潘军(以下简称潘):牛汉先生曾经说我骨子里是个诗人,尽管我没有写诗,也没有这样的经验。他这么说,也许说明了我具有这样的素质。至于浪漫主义的情怀,我觉得是应该伴我终生,一直到老都不应该离去,这也是我需要的。青:在来采访你之前,我读了《重瞳》,我非常喜欢你塑造的那个既天

  • 标签: 浪漫主义者 小说叙事 作家 博尔赫斯 东西 文学作品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杨江平
  • 学科: 文学 > 中国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青年文学家》 2009年第2期
  • 机构:热爱自然、讴歌自然是浪漫主义的显著特点之一。但浪漫主义内容广博、思想复杂,它只是一种文学思潮,而不是一个狭隘的相同麾纛的派别。浪漫主义素来有消极、积极或曰反动与革命之分,但本文不使用这些有失偏颇的字眼。尽管如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浪漫主义确实有至少两种派别,它们在政治主张、人生哲学、审美趣味、艺术创作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浪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倡导以人为本,抒发人的独特情感与人生态度,描绘人的各种经历与自然的忘我境界,力图医治社会顽疾,以期净化人类的心灵。浪漫主义盛行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新旧历史交替之际,其哲学价值的基石缘起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价值,是对欧洲18世纪浓厚的理性主义

  • 标签: 历史渊源文学 文学流派 文学特征
  • 简介:马楚成的爱情歌舞片《芭啦芭啦樱之花》(又译为《浪漫樱花》),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出了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它在讲述一个并无新意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时,让故事高于生活原貌,避免了叙事的刻板生硬。尽管在浪漫主义之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依次出现,但浪漫主义并未在当代艺术中失去它的位置。文章从夸张与幽默感的营造,象征手法与回忆、梦境情节,甜美爱情和个人励志三方面,分析《芭啦芭啦樱之花》的浪漫主义叙事。

  • 标签: 《芭啦芭啦樱之花》 歌舞片 叙事 浪漫主义
  • 简介:摘要欧洲有两千多年之久的音乐历史,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的不断发展与更替,各个音乐艺术时期都有着不一样的特点与风貌。全文从社会的大背景为出发点,探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这两个欧洲音乐历史上的大时期音乐风格发展的内在因素。并以这一过渡时期的代表作曲家为例,分析作品风格及特点的变化。从而得出音乐的学习不能单纯练习技巧,应该在整个历史框架中去解读音乐风格、把握音乐的整体性的结论。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