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6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从符号学理论和巴赫金的时空体理论入手,分析美国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短篇小说《坟》中采用的时空体形式以及女性成长叙事。该小说描述的是九岁的米兰达和哥哥在家族坟地探宝埋兔的一段童年往事,见证米兰达成长的只有两段时间,两个场景。通过两个时间段、二十年的时间跨度和时间向度的“过去性”,叙事主体勾勒了人物的符号自我建立过程;通过两个关联场景的塑造和空间转换,叙事主体展现了人物在空间位移过程中所体现的成长的空间性。作者通过独特的时空体试图传达的正是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生存意义的探寻和自我身份的认知。

  • 标签: 波特《坟》女性成长叙事 符号自我 时空体 巴赫金
  • 简介:“流亡”是贯穿中国俄侨作家巴维尔·谢维尔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根主线。作家笔下流亡中国的俄罗斯侨民对母国的文化记忆,在流亡地的现实生活、情感遭遇、本土印象和文化碰撞等,无不带有深刻的流亡印迹。谢维尔内的创作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但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内心感受和精神思索,颇具意识流特色。整体上充满静态的、孤独的、忧伤的审美氛围。

  • 标签: 流亡 谢维尔内 中短篇小说 俄罗斯侨民
  • 简介:传统上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俄国文学,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到世纪末则形成了多种流派并存的局面,其中以象征主义流派的成就及影响最大。在两代象征主义的作家群中安德烈·别雷(1880-1934)堪称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集大成者,俗有象征主义的理...

  • 标签: 《银鸽》 主人公 俄国象征主义 小说文本 象征艺术 象征化
  • 简介:<正>1布尔卡洛醒来以后,慢慢地使意识清晰起来,然后按照惯例,查了查自己的身体状况:呼吸是不是轻松自如,心口有无刺痛感觉,胃是否觉得有点儿发沉……一种软绵绵、热乎乎的疲惫感使他那富有弹性的,颇有份量的身体变得暖烘烘的,它好象在被子底下发射着粉色的光.布尔卡洛忍不住溢到喉头的满足的微笑:"布尔—拉—拉!这么说,你是没什么抱怨的罗?不错!"布尔卡洛相信,他同每一个凡夫俗子一样,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病,但是这些病对他并不危险,因为他并未掉以轻心.他不断治疗,注意保养,认真保护着"机体"(他是这样来尊称自己的有机体的!)因为在这"机体"之中有他最主要的东西,有他布尔卡洛的独特的,活生生的内在的东西."不错!"他肯定地说,用肥大的手掌使劲揉了揉肚皮,咳嗽了一声,然后把被子往旁边一扔,挺有弹性地跳了起来.一条腿脚歪斜、肥胖的达克斯狗从另一间屋里

  • 标签: 伏尔加 知识分子 托福 身体状况 布尔 将军
  • 简介:忧伤的魅力(伤感小说)费·索洛古勃,隋然,宁越红译故事的开始就象古老的童话。年轻、美丽、温柔的王后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同她一样美丽的女儿。国王泰奥巴尔德几年后又娶了一个新妻子。她漂亮,但恶毒。国王给自己找了一个漂亮的妻子,却给女儿找了一个恶毒的后母。新...

  • 标签: 魅力 王后 公主 小说 女主人 生命之水
  • 简介:王西里的《中国文学史纲要》的诞生,与近代实证史学对王西里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但考察王西里研究中国文字的思路和方法,剖析其评论中国文明的观点,他深受近代欧洲东方的思想和研究方法的影响。《中国文学史纲要》的问世,还与沙皇俄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以及俄国人的东方观息息相关,其中俄国人的双重民族性格是此期俄国东方研究兴盛的潜在动力。《中国文学史纲要》对中国宗教、中国文字、文学的研究和认识,在世界汉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透露出的王西里的中国观,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 标签: 王西里 《中国文学史纲要》 欧洲东方学 中国观
  • 简介:普希金小说空白艺术的魅力张洪德从普希金的小说中,我们会发现一种特殊的叙事现象:不时出现叙事的省略中断,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而正是这些空白更给作品增添了极大的魅力,使读者百读不厌,总希望从中发现更多的东西。托尔斯泰甚至读到第七遍还“无法中断,好象重新读...

  • 标签: 普希金 小说空白 《上尉的女儿》 叙事主体 魅力 古典作家
  • 简介:<正>一生躲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让自己的喷嚏吓死了的切尔维亚柯夫,沙皇制度的义务卫道士普里希别夫,嫁给什么男人就跟什么男人学舌的奥莲卡,看人下菜碟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一提起契诃夫的名字,这些人物就会最先跳到我们眼前。而这些作品确实堪称世界文坛上的璀璨明珠,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但有一个事实却常被人们忽略,

  • 标签: 契诃夫小说 作品 戏剧冲突 短篇小说 卫道士 情节淡化
  • 简介:契诃夫短篇小说艺术技巧探索曾恬近几年来,对于小说的艺术技巧问题,有两种相当对立的意见。一种是不承认有技巧存在,他们只相信作家的艺术天才与灵感。另一种是特别强调技巧,认为只要一旦掌握了写小说的技巧,如同得知“芝麻开门”这一暗语,便可以立即进入艺术的“阿...

  • 标签: 契诃夫 短篇小说 艺术技巧 《变色龙》 契诃夫小说 重复手法
  • 简介:由俄罗斯有关方面和意大利中部城市彭内共同设立的“莫斯科—彭内奖”1997年的评奖结果又一次出乎人们的意料。按照评奖程序,专家评委会(俄罗斯文学界两派都有人参加)先评出了3名获奖者,他们是女作家托卡列娃(获奖作品为中篇小说《北方的栖身之地》和一些短篇小...

  • 标签: 短篇小说集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 叶基 农村题材 获奖作品 苏联解体
  • 简介:<正>我是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一名青年女演员,十分感谢您把伊·拉克莎的三个短篇小说《填字游戏》、《长满草莓的林中空地》和《离开家乡前的一个小时》(载本刊1986年第2期)介绍到中国来。很多年来我都没有读过如此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了。按照演员的说法,伊·拉克莎所写的每个段落

  • 标签: 短篇小说 填字游戏 中国儿童 拉克 林中空地 联想
  • 简介:契诃夫在创作晚期采用“留白”的艺术手法设置了不少戛然而止却意味深长的开放式结局,后者通过“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作用于读者,故而其开放式结局实现了作家的文学使命。本文归纳了契诃夫晚期小说的开放式结局,总结了开放式结局的表现,从社会及个人两个方面分析了开放式结局的成因,最后从文学以及社会评价的角度解读开放式结局的意义。

  • 标签: 契诃夫 晚期小说 开放式结局
  • 简介:<正>巴克拉诺夫的中篇小说《自己人》发表在《旗》杂志1990年第11期上。与前一时期苏联流行的揭露20——50年代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不同,《自己人》描写的是70—一80年代的生活。因创作战争题材小说而著名的巴克拉诺夫在小说中以假想的苏联艺术委员会的副主任乌斯瓦托夫为主人公,展示了“停滞”时期的官场风习及官僚主义者的道德与心理。作家说,“这部中篇小说是讲平庸的

  • 标签: 中篇小说 战争题材小说 剧作家 作品 官场 瓦托
  • 简介:老作家沃罗宁的近作,中篇小说《小鸟不恋故巢》中的女主人公卡佳,在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后,自愿到物质条件艰苦、文化落后的高寒地区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她的献身精神鼓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由于故事是女主人公用第一人称,以书信体叙述的,所以读来倍感亲切、真挚。

  • 标签: 中篇小说 献身精神 专科学校 列宁格勒 母亲 女教师
  • 简介:80年代末,苏联专门刊登幻想题材作品的《化学与生命》杂志经常发表一位还不足30岁的文坛新人——维克多·奥列果维奇·佩列文的作品。当时,佩列文在俄国文坛名不见经传,他的作品和才气也仅仅为喜爱幻想小说的读者赏识和接受。1991

  • 标签: 佩列文 文坛 中篇小说 幻想小说 作品 才气
  • 简介:本文对伊·巴别尔(1894-1940)进行研究和探讨。与以往从种族、语言和心理层面认为他是《骑兵军团》和《奥德萨的故事》作者的外国作家,进而对这位讲俄语的犹太作家提出相应的传统观点不同,本文认为这些书突现了伊萨阿克·巴别尔精通于跨文本创作的才能。相应地,本文针对巴别尔带有文学

  • 标签: 巴别尔 小说 俄国 艺术风格 妓女题材
  • 简介: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黄艾榕读完陈敬先生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一幅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便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几乎...

  • 标签: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小说史 战争文学 战争小说 苏联文学
  • 简介: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以“虚像”阐释世界形象的荒诞和混乱,揭示社会的虚假现象。在后现代语境下,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和“物”,其身份、地位、能力和价值丧失,从“英雄”到“反英雄”、从“人”到“物”,再从“物”异化为“非人非物”的“影子”。人由生命意识的“虚空”转向精神状态的“虚无”,最终走向“死亡”,一切都消失在由“虚像”构成的文本世界中。以索罗金为代表的俄罗斯后现代作家以非人非物的“影子”、“能指”出席、“所指”缺席、“主体死亡”的方式展示“虚像”叙事,达到解构文化主体的目的。“虚像”叙事展示了苏联解体前后整个社会的思想状况、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状态,表达了作者的深深担忧。

  • 标签: 文化主体 解构 虚像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