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8 个结果
  • 简介:"美可辅德",我国历来都重视美术的德育功能。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德育,以美促德,德育借助美术作品的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和人的情感等变得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美术教育中通过正面教育、美术作品对人的积极感和熏陶、榜样示范,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 标签: 德育 融入 美术教 潜移默化
  • 简介: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汇集了各种优势资源的而制成的“大片”。它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但它却仅仅停留在的娱目、娱情的层次,没有将重大历史转变成为一种“增才益智的”资源。历史的悲情陷阱,创作者的急功近利,学者的惰性和理论惯性,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让历史发声,是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对艺术创作与批评同样意义重大。

  • 标签: 《金陵十三钗》 历史 智慧 原因
  • 简介:一、细节放大人物本性昌万年:寡言的食利者。剧中没有通过他人之口交代他的作恶多端和贪婪,而是通过细节使他的形象立体呈现出来。在小学做捐赠时,他大张着嘴巴对西红柿进行啃食,其吃相犹如恶狼扑食。这和他光鲜的衣着、优雅的发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暗示了他道貌岸然背后有一颗贪婪的心。最后,当他知道一切即将败露,他去掉了假发和华服,带着弓箭,绑着张保民,去山里和徐文杰直接碰面。这些细节无不在暗示,他的伪善和残暴。

  • 标签: 奥特曼
  • 简介:“润物无声”——被刘海粟先生称为“中国素描第一人”的陈盛铎艺术展日前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陈盛铎作为上海美专早期培养出来的学生,后来留学日本,回国后又担任上海美专的素描教师,对于上海美专西方绘画教学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中国素描第一人”当之无愧。

  • 标签: 艺术展 刘海粟美术馆 上海美专 早期培养 留学日本 教学体系
  • 简介:齐白石的草虫册页是其草虫绘画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了解齐白石绘画发展的一条路径。草虫册页中的艺术造诣体现了齐白石的智慧,从早期的脱胎于八大山人的以秋虫表现冷逸的情怀到逐渐形成富有自然意趣的草虫形象,从册页的配角成为册页的主题,从初期的稚拙准确到后来灵动自然、巧夺天工,草虫册页蕴含画家长期的积累与艰辛的努力。

  • 标签: 齐白石 册页 作品 绘画发展 艺术造诣 八大山人
  • 简介: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从美学的角度,结合美学来讨论伦理问题,在当代美学研究中是一个很好的角度。《暴裂无声》就是典型,它既是一个电影,一个美学对象,也是个伦理问题。《暴裂无声》不论从题材还是表达方式,都是有很强互文性的作品。中国现在有不少这类型的电影,和现实有着密切关系,从对它们的讨论中我们都能发现大问题。冯仲平(《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副主编):《暴裂无声》展现的人物命运,我觉得是中国的一个传统。

  • 标签: 伦理问题 电影 美学研究 野蛮 马克思主义 国际文化
  • 简介: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国内最高规格的当代篆刻艺术大展于二○○七年五月九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大展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书协承办,共展出当代篆刻作品二百九十五件及古代作品一千余方。展品既有沙曼翁、韩天衡、王镛、石开、崔志强等当代印坛代表性人物的力作,也有很多二十岁出头的年轻新秀的作品。西

  • 标签: 艺坛时代
  • 简介:11月26日下午,“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系列辅导讲座与座谈第一讲《时代风采:时代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在中华艺术宫举行。《解放日报》副总编徐锦江围绕”只有把握住时代精神,才能外化为时代风采。

  • 标签: 创造性转化 时代精神 《解放日报》 美术创作 现实题材 工程
  • 简介:新世纪的春光,铺展开民族兴旺,社会进步,中华腾飞的锦绣未来。置身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如何以振奋的精神、豪迈的情怀、辛勤的耕耘、生动的创造来浓墨重彩地描绘伟大时代的壮美画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面前的世纪课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背景,十分鲜明地向我们提出:人民需要文艺,时代呼唤精品。

  • 标签: 时代 文艺工作者 情怀 壮美 描绘 展开
  • 简介:十九大以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日益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要务。在文化消费高涨、文化产品竞争加剧的语境下,文化精品的不断涌现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前提。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 标签: 时代风采
  • 简介:近期,随着”小鲜肉”被荧幕和粉丝热捧,且渐呈大众审美新趋势,也成了舆论的焦点.有追捧也有批评,但毋庸置疑的是”小鲜肉”确实创造了叹为观止的庞大粉丝经济效应。而在产业链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话语权角逐,是对利益“大饼”的瓜分.也引发对诸如女权、代际、网络剧等领域的争议。

  • 标签: 鲜肉 消费 男色 批判 娱乐 大众审美
  • 简介:在"故宫热"现象不断升温的同时,关于故宫博物院如何更好发挥其文化教育职能的讨论也越来越热。在现代社会对博物馆的定义中,通常认为博物馆具有三大功能:即收藏、研究与教育。在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以各类展览和文物为契机,对公众进行艺术审美教育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 标签: 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 简介:19杜尚为代表的达达主义抛弃了艺术创作的通用法则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反传统在艺术界蔚然成风,使艺术偏移了其传统的轨道。以,把反传统进一步变为反美学。1917年,杜尚把一件工业化生产的磁小便器取名为“泉”(与安格尔的著名油画同名),送到了纽约独立艺术家协会年度展览会上。这件“作品”虽然被拒展,但却就此诞生出一种“反艺术的艺术”观念——选择即创造——通过选择、挪用和从观念上改造非艺术的现存物品(readymade),得到既有悖于传统艺术、又不同于原物的“艺术品”。不过,这并非杜尚的初衷,杜尚所热衷的是对传统美学进行挑衅,对公众情绪加以冒犯。

  • 标签: 艺术创作 美术 波普 传统美学 工业化生产 反传统
  • 简介:一向严肃、矜持的央视八台,居然也学会玩“酷”了,在每晚的黄金时段选择了一部充斥着网络时尚气息的另类“武侠”喜剧作为2006年的开年大戏,让人大跌眼镜。更没想到的是,此剧一播,立刻受到了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热烈追捧,这种热情在近几年国产电视剧中实不多见。

  • 标签: 武侠电视 国产电视剧 黄金时段 “酷” 剧作
  • 简介:草原绘画是中国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组成部分与其地缘草原之间的关系历来被艺术家所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草原绘画的研究就与内蒙古自治区艺术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内蒙古地区本身就有大批艺术家在从事草

  • 标签: 新时代草原 绘画转型 草原绘画
  • 简介:俗语道:“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古老的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称。面对五光十色的世界时装新潮,中国的服饰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虽长期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但中国古代对女性与服饰美的欣赏在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典、明清小说中留下了无数绝句佳词。它成为人类认识自己、肯定自身美的价值的绝对证明。服饰文化钟情于女性,女性以她们特有的魅力在服饰的映射下向周围散发出活力和生命的光采。其中反映出人类对女性“欣赏性崇拜”的特殊心态。中国人的审美心态并不是禁欲主义的,它不但不排斥,而且还包容、肯定、赞赏包括对味、声、色(其中亦有对女性及服饰美)的感性快乐。孟子曰:“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并认为这是“人情之常”,是“天下之所同嗜。”这正应合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说法。清代的李渔在《闲

  • 标签: 服装 服饰文化 服饰美 女性 明清小说 中国古代
  • 简介:毫无疑问,伴随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媒体文化的兴盛发达,当今中国文化已进入到一个以娱乐消费为主要特征的众神狂欢时代。传统文学艺术以悲剧、正剧为正宗,以崇高美学风格而见长,在命运多舛、惊心动魄、壮怀激烈的悲壮情境中凸显庄重严肃的艺术精神;当下消费文化则以喜剧、闹剧为主打,以滑稽美学风格而见长,在荒谬怪诞、戏谑调侃,幽默讥讽的笑声中获取轻松欢愉的审美享乐。

  • 标签: 娱乐消费 狂欢 “笑” 美学风格 媒体文化 市场经济
  • 简介:一收藏文化性的转移古代到民国,收藏绘画或其艺术品,是用以审美、借鉴和临摹的。所以历史上很多大收藏家都是大艺术家。古代如董其昌等最为典型,这个特点到了近代更明显。

  • 标签: 收藏家 时代性 文化性 艺术品 艺术家 董其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