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广告的“全球化”/“本土化”叙事看似对立,实质上却是殊途同归,被消费意识形态建制收编。其致命策略就是:“广告全球化”是父权的、使用暴力的手段,而“广告本土化”则是母性的,利用恩赏来控制整合。两者在市场意识形态上的合谋超越了知识分子对此的文化殖民批判。今天弥漫全球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及资本扩张更像是一个有机成长的过程。市场经济按其本质来说是与区域和国家的疆界相冲突的,它要求超越国界的世界市场。而文化的进化本身就是由一系列合理的悖论推动的,后殖民理论当然可以把市场制度与广告经营变成一个内在紧张的文化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大卫·休谟的发现——市场可以让人们“为别人提供服务,这无需他怀有真诚的善意”。
简介:汉语世界在近代以后不断引进西方美学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在交流互动中提升本土人们的知己知彼、相互映照。但迄今为止这样的映照还存在局限,比如在对审美范畴的划分及阐释上就还大多停留在'优美''崇高''荒诞'以及由此对应而派生的'虚静''空灵''逍遥'等属于性质、情态的类型之中。如若将视野扩展,则还应关注多元文化语境中与丰富多样的审美实践相关联的其他范畴。以我们在此言及的多民族审美案例而论,值得阐发的审美范畴至少就包括了关系和过程。把'养'(心)、'暖'(屋)和'闹'(场)当作审美实践中的特殊范畴——关系范畴、过程范畴,其目的在于从理性思辨的角度提升乡土实践的理论价值,强调把对地方、民间及多民族文学、艺术与文化的研究提升到话语建设层面,努力创建兼容民间范畴、乡土实践、审美生活及至生命美学等多重表述的开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