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年少时喜欢涂鸦,偶然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一位残疾画家的绘画心得,其中有一句至今不能忘记:“陪伴我每天生活的是两个圆,一个是砚台,一个是月亮……”此话深深地影响了我,同时也激励着我。
简介:据说,艺术原本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远古荒蛮部落的先民们情绪兴奋时的所作所为。事情或许也就这么简单。画画——艺术创造,必然是画家情绪兴奋时而为的。帮而,国人说“出于灵府”,详人说“内在需要”。然而事情又并非这么简单,如今画画,不是画家的情绪一激动就能了得了,
简介:我不擅画,却爱观画,特别耽悦传统风骨的国画,让我从中领悟画人之襟怀。李可染论中国画,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八字,不仅涵盖了画艺之经验,也流露画人之寄托。而观画,我认为应“可贵者意,所要者识”,意与识会,境与神通,方配得上真正的懂画,识得真正的大家。
简介:
简介:应台湾豫剧团的邀请,我曾多次赴台执导年度大戏,如《武后与婉儿》(2002年)、《豫韵台湾情》(2003年)、《慈禧与珍妃》(2007年)。面对台湾文化多元、中西杂陈、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台湾豫剧团居安思危,励精图强,"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在龙头老大以高雅著称的台湾京剧和植根于本土的具有通俗化、亲和力的台湾歌仔戏之间求生存之道,谋发展之机。每一部年度大戏必须以较为自觉的包容性、自由度,灵活应对"台式文化主体结构形态",必须发挥
简介:由于法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使我有机会到法国大西洋现代舞团从事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和交流。通过身体力行的参与,我对该团的艺术观念、训练方式及创作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简介我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法国大西洋现代舞团有着明显地注重舞蹈本体的艺
简介:在谈到艺术的时候,我想我们不应该被表面的、或者被停留在背后的思想所迷惑、所不解。我想,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加以论述和论证,我们为之迷惑和不解的这个问题——行为艺术。首先,我们应该从艺术这个概念所赋予我们错觉的感受出发,加以区别艺术的包括和区分。然后,我们可以假设一个不被否定的结果,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我们未知的存在,以此来端正我们审视世界的态度,从哲学的理念出发加以论证和
简介:扎染艺术微探──扎染史话·特点与工艺随笔王蔚扎染艺术,作为染织工艺美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至今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溯本求源,我国是扎染艺术的发源地。从它的产生到发展,总是和人们生活紧密相关,人们是扎染艺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扎染,古也称之为...
简介:<正>一九八五年五月,笔者在《读书》上发了一篇短文,批评一种对于“爱国主义”的误解。作为例证,简略提到,今天有些人把屈原的自沉不去,作为现代人“爱国主义”的榜样,这种做法是不适宜的。限于篇幅,未能详谈。屈原这样一个复杂矛盾的人物,不是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得了的。夜读《离骚》,余意傍徨,不禁想再写几句。从历史上来看,即使在正统的儒生中间,对于屈原的自沉不去也有不同意见。从汉初的贾谊、扬雄,一直到清代的许多学
简介:“口思五味、目思五色”,追求饮食之欲是人之常理,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然之理,才有了发展至今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也才有了人类对于美食配美器的更高的艺术审美追求。近日在纽约库伯·海威特国家设计博物馆刚刚落幕的“食之欲”——餐具与设计展(FeedingDesire:Design
简介:对于玲子的画,批评家贾方、舟邓平祥先生等早有详尽的评述,我这里只是作为近、邻好友谈些随感。二○○○年初春的一天,在贾方舟先生的西屋客厅里,第一次见到玲子的第一本画集时,我还不认识玲子。画集的封面画给我的第一反应—印象派或后印象派。
简介:近年来,或者更早——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有关文学批评存在危机的话语就没有停息过。先是“批评的缺席”,后是“批评的失语”,既像是发自内部的自我反思,也像是来自外部的攒眉千度。一句话,批评及其不满,构成了世纪之交中国文学与文化的特殊语境和现象。
简介:这些批评家如弗里德里克·杰姆逊(FredericIameson)等,都是广义结构主义流派中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认为共时性思想的主张必须设法与历史的理解折衷起来。杰姆逊赞同列维一斯特劳斯的做法,把阐释视为一种永恒的“语码互换”过程,一种可以意识着自身的操作,而从不止步于任何单一的确定性“真理”的修辞话动。杰姆逊论辨说,
简介:军人,在当下的日常用语中的含义,指的是现在进行时的从事军事职业的人;而“我理想中的军人”则指的是从现在进行时,由“我”提炼升华出来的、具有个性化和理想特质与品格的军人。换句话来说就是——更趋于想像的理想化的军人。
随笔
自选随笔
画坛随笔(三则)
随笔──有感于版画现状
为台湾豫剧执导年度大戏随笔
学而思之——法国之行随笔
思想的视觉——关于行为艺术的随笔
扎染艺术微探──扎染史话·特点与工艺随笔
屈子何由泽畔来?——读《骚》随笔
美食配美器——“食之欲”餐具与设计展随笔
心灵的漫歌 诗性的散步——读玲子的画随笔
寻找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文化批评随笔之一
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批评家——文化批评随笔之八
随笔二则:人格魅力的追寻与开拓——读徐贵祥长篇小说《仰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