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作为农业文明古国,自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和黄帝元妃西陵氏勤于耕织的精神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耕织活动作为农耕社会维系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备受社会各阶层的关注,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农业社会里,男耕女织不仅代表着满足人民基本的衣食需求,也关系着国家整体的经济生产,因此鼓励农桑是历代统治者积极推行的政策。本文以康熙三十五年《御制耕织图》为研究对象,通过与楼璹系统《耕织图》的图像比较,揭示了焦秉贞在《御制耕织图》中对地域特点淡化及普适性图像建构的视觉传达策略,充分展现了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将农业与政治、农业与民族关系互相作用的政治目的,并形成了官方文献走入民间的图像案例。
简介: 综观当代中国画领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国画强调主观意趣,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就是"写意",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酣畅淋漓的水墨画中,同时,在造型严谨、制作精细的工笔画中也有所表现.当代中国画大致呈现有志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或"本土传统"与"外来艺术"的有机结合及配置.水墨是传统绘画的精髓,积淀了中国文人画的内核.当代画坛曾围绕着水墨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辩论.其中心问题是如何面对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精神追求,能否将水墨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参照物.数十年来,文人画都致力于革命.现代艺术中呈现在画坛上的,是以构建"水墨素描"或"水墨泼彩"等形式,并力求发展与创新.割断传统意趣所负载的精神,单纯理解为技术性蜕变,不是当代传统中国画发展方向,而是背离了传统秩序;用洒、拓、肌理来改变传统水墨的"创新"是不可取的.在这里,笔者认为中国画的"意"、"象"是宗旨.……
简介:仇必鳌的书法无疑属于小众,这缘于他书法的创新性特质.最初接触他的作品,是数年前的一次书展,我于书法是门外汉,面对他的作品有不知所措之感.耳朵里听到的是赞赏,这些声音从行家嘴里发出,成为一种语言压迫,使我不敢把自己的疑虑说出来.心里却在想,如果我都难以理解,普通民众会接受他的书法吗?然而市场反应却不错,据说那次书展的作品基本售光了.这就不能不让我想起一个老的说法,那就是艺术的小众化,反而能赢得市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个体的,越是大众的.毕竟大众更需要艺术的独创性.一首老歌固然能迎合怀旧心理,有怀旧心理的毕竟是少数,而一首新歌如果能唱到人心里,引发的狂热却是更大更年轻的群体.
简介:前不久,"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这让我们得以较为全面地审视海峡两岸油画本土化因不同的历史境遇而形成的不尽相同的艺术面貌。和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而自觉展开向欧洲油画学习的开阔视野不同,台湾油画的导入几乎是单一的日本油画。众所周知,台湾于1895年因中日甲午战争而被迫割让给日本,在日据时代的50年间,日本一直试图通过文化教化驯服台湾。台湾西画的引进在很大程度上,应该说是日本殖民文化的结果,而1907年首度来台的日籍西画家石川钦一郎,也便成为台湾油画发展的启蒙人物。从刘锦堂1921年赴日留学开始的整个上世纪20年代,形成了台湾本岛赴日留学油画的高潮。
简介:在中国油画业界总会碰到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谈到"民族化"抑或"中国油画"就会对此嗤之以鼻,似乎"中国油画"就是在当今中国特殊时代语境理论匮乏、思想保守以及民族主义的狭隘意识中的特殊产物,这种现象的确值得三思。一、精神之灵魂离开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能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画家?从民族传统文化中要弄出有现实意义艺术的可能性是否还存在?这是否极为狭隘和保守?"民族化"误导性是否不言而喻?也就是说,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时代,需要积极参加其中并超越自身传统文化的界限,开创我们特定时代的特定艺术,发现更多问题,创造出更多的解决方法。很显然,立足传统文化与艺术绝不是朝向狭隘的地域和过去的传统中去发展,艺术文化和学术思想的最终价值决不仅仅表现为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