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沃兴华用心制造的民间书法神话,遮掩王镛半头,2002年8月又与王镛等书家联手面南面北称“流行书风”盟主。沃兴华的民间书法情感策略至此达到极点。海派书法至沈尹默“二王”帖学的中兴,碑派书法的辉煌已成为过去。从上世纪40年代以后,沈尹默开始领军海派书法,上海几乎成了帖学书法的大一统天下。尽管也有为北碑的生还不遗余力的实践者(比如赵冷月),但终难成为大端。沃兴华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解读了海派碑派书法与帖学的胶着、转换、撕裂的现实。于是,他的情感策略便有了下手的突破口———他试图避开近代海派大师的笼罩,摆脱赵冷月的影子,杀出一条标新立异之路:他选择了残纸书法。以标新立异视之,沃兴华成功了。然而,他成功的背后,则预示着一场灾难。以个人文本风格而论,不可否认,沃兴华的话语策略是不乏机智与敏感。他取法敦煌魏晋残纸,在不为人注意处讨生活,并且异军突起,很快便有了个人“地盘”,这一点是沃兴华优于王镛之处。但王镛毕竟练达,并没有与沃兴华过招(以实力看,沃兴华毕竟不是王镛对手),这也许是因为王镛另有看家绝活:中国画、篆刻的优势。沃兴华趁机行事,将情感策略与话语策略全部倾注于残纸书法。作为中国书法的第一次觉醒,魏晋时期文...
简介:批评是一种学术风度的体现,直率犀利是一种文风,不激不厉也是一种文风,关键是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击中要害。本期刊登的李庶民、刘善堂、洪亮、张传亮4位先生对沃兴华、刘一闻书法、篆刻的品评文章,或直率犀利,一针见血,或含蓄若绵里裹针,见仁见智各异。读者、青年朋友对其品评文章若有不同看法,可写成300字内短文,本刊将在“点击·2003”精彩回放栏目中选发。大河诸子
简介:这里刊出鲍贤伦书法学术研讨会上数十位专家的发言要点,以鲍贤伦书法创作的个案为窗口,对当代书法创作作深层的学术思考,在这些评论中体现着学术的真诚与思辨的深刻。鲍贤伦用自己的如椽之笔,将如何以当代艺术创作理念去发现、撷取和变化历史遗存,如何用新的艺术形式语言来诉说绵绵的怀古情结发挥得淋漓尽致。鲍贤伦的取法很“窄”,他在历史的旷野上此取一个点,在自己的脚下挖一口深井;鲍贤伦的技法很“单调”,而正是在这不断重复的“单调”中体观出历史的深邃与文化的深刻。从他的创作理念和作品形式语言中表现出自信与定力,与那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弄潮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反差,这些,将会给《中国书法》的广大读者留出了广阔的思考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