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纪录的是清末民(民国)初景德镇陶瓷工匠的社会组织形式和行业文化的特点。景德镇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在这一历史时间中,景德镇的陶工们不仅为世界生产出了大量精美的陶瓷,还创建了一套约定俗成、代代相传的、适于当地陶瓷生产发展的行业文化,而这一行业文化的产生与传统的中国社会息息相关,这是一个乡土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血缘、地缘是其构成的基础,但景德镇作为一座手工业城市,与纯粹的乡土农村比较起来,还多了一项业缘。传统的前工业社会的、建立在祖先崇拜及宗教神话哲学基础上的血缘、地缘、业缘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传统景德镇陶瓷制造业的社会组织模式,到18世纪至19世纪发展日趋完善。在这样的社会组织模式中不仅包含了一套有关陶瓷技术本身的知识,还包含了一套特殊的行业组织制度,行业组织崇拜等,并在其相互的关联中形成了一套固有的手工业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简介:《浅说欧洲画廊业》的作者,曾在欧洲做过展览,成为画廊的签约画家。杨劲松先生在其间对欧洲的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和艺术市场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作为个人的体会,也许此文会对画廊业和策划人提供一些操作上的线索。玉为神物是我国传统玉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杨伯达先生通过实地调查和考证,认为它源于石之崇拜,经过转换、蝉蜕,给披上了神秘化的外衣,从而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崇高的地位,这是其它的物质材料所无法与之类比的。大型的宗教塑像和陵墓雕刻,在明代进入它发展史上的尾声阶段时,至中晚期小型玩赏性雕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以嘉定派为代表的竹雕艺术,就是其中一类深受文人雅士赞叹的案头小品。明末清初嘉定派竹雕艺人名匠辈出,但存世作品为数不多。周颢乃当时著名匠师,《“晋瞻”款竹刻抱节凌云图笔筒》一文,作者通过诸多侧面的考证,肯定为周颢传世难得的一件精品,对竹雕艺术有研究的读者和收藏家、本刊欢迎发表不同的看法。
简介:陶瓷修复是文保领域中一项不可或缺的专门技术。我国古陶瓷修复自20世纪以来不断发展,从过去的"修旧如旧"到如今向学习西方后变得更加科学严谨。目前,学界对于古陶瓷修复的清洗环节、补配材料、高新技术应用以及国外理念与技术均有研究,却少见把焦点聚集在瓷器修复中的翻模环节上,而这一环节对古陶瓷修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于翻模技法上,从翻模方法和翻模材料两方面入手,并从文物复制、以及青铜等文物保护修复的翻模方法中借鉴经验,对比梳理目前翻模材料的性能特点,分析其适用的瓷器缺损情况,希望用更加精准的翻模来减少打底环节的难度,从而对瓷器类文物修复与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