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钟两音不仅是先秦青铜乐器制造上的重大发明,也是设计、建构整个曾侯乙编钟音系统、包括其钟体十二音结构的逻辑起点和基石。在其受制于大小三度音程关系的限定条件下,周代乐人通过正侧鼓音的十二音名配置和一钟两音的特定组合模式,把以音名呈现的、以单个三音组为十二音结构单元、由宫、徵、商、羽四个原位三音组形成的理论十二音,转换设计成一种以一钟两音为构音单位的钟体十二音结构。在曾侯乙编钟的主体——中下层甬钟和上层绚纹钮钟上,它是以三钟六音的“一横两纵”或“三横纵叠”组合模式构成的一对三音组为结构单元,由两对三音组结构单元相加而成的六钟十二音结构形态。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三音组连接规律和音高排列样式。通过一钟两音的研究视角发现,一些几成定论的曾侯乙编钟乐律学前期成果需要重新验证。
简介:在多样化和地域化的明清丝竹乐样式中,传播于环太湖流域地区以“姑苏”地为中心的一部分丝竹音乐,作为中国丝竹乐古老传统的一个地域化分支,在内涵深厚的吴文化和苏南地区其他传统音乐类型的润泽和影响下,逐渐显现出自身灵秀、雅致的独特音乐魅力。特别是至晚清时期和民国初期。一批知识型清曲家、清乐家,因志趣相投又开始聚集于此地域内以上海为中心的各大中城市,以“致雅”追求聚合一起,相约为“乐社”,进行自娱性“南北曲”传习和丝竹乐演奏,对传统丝竹乐演奏样式进行系列新的探讨,对民间所传丝竹曲目进行新的演绎,在传统音乐风格基础上进行丝竹乐曲的新编和新创,从而将这一原本流传民间的民俗性极强的音乐形式,扩展和推演到城镇文人“雅集式”的音乐娱乐、休闲、审美领域。
简介:《雨思》是高为杰先生为女高音与7件乐器而作的一部混合室内乐作品。该作品以李清照的《点绛唇》为题材,并以该词作为女高音声部的歌词。作品采用了非八度循环周期人工音阶和传统的多利亚调式音阶来分别表现女主人公与“亲人”形象。作品中的非调性音乐因素虽然占据了大量篇幅,但支撑音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调性音乐思维方式。在两个音阶的运用中,作曲家通过共同音的安排调节音高体系的相融性。在音乐的发展中,作曲家将存在于大提琴和钢琴声部的调性音乐作为乐曲调性布局的主导,通过五度的主、属音关系暗示调性,旋律因素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利亚调式、小调式、大调式、全音阶调式等不同调式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