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书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成教化,助人伦”的宣教方式,也是“代去杂欲”的个人内心表征。既有“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的论断,也有“画者,文之极也”的评述。凡此二论,都讲出了从事绘画之人的身份及个人修为的层次。这两点也是支撑传统绘画演变流传的重要因素,绘画体现出来的士夫阶层的心境气象,更是我们追崇的一个高点。时至今日,绘画的形式丰富多变,画者也成为一种职业的选择,当从事绘画的人的身份转变,带来的必然是创作理念的转变。从而使得传统绘画中的士夫精神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 标签: 士夫 文人 中国画 当代
  • 简介:中国发展历史中,写生历来都是一个优秀的传统,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然而在近年来的中国创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写生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鉴于此,本文从中国写生的衍变和发展谈起,结合多位名家的创作经历及作品,就写生和创作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 标签: 中国画 写生 创作 相互关系
  • 简介:鉴赏是中国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长期以来,在高校中国教学中,鉴赏环节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鉴于此,本文总结了当下鉴赏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以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 标签: 中国画鉴赏 教学质量 存在问题 改进建议
  • 简介:当今社会生产生活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设计活动,而电脑绘画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现已具有可靠的技术成果,无论是软件的辅助功能,还是数位板等设备的普及,都在不断完善,同时还对创作者、绘画者的技能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作为我国精神与文化的物质体现,对电脑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比较中国和电脑绘画,从二者的内容、技法、风格等方面浅析中国对现代电脑绘画的应用启发。

  • 标签: 电脑绘画 中国画 技法 应用
  • 简介:我国传统山水画和油画在世界艺术界都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以上两种画分为东西两种不同种类的审美文化,在历史文化中共同存在。即使都以自然景观为表现对象,但是绘画的模式也体现了不同审美观念、手法以及视觉感受,达到独特的风格与审美情趣。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油画与传统国画欣赏方法的对比研究,旨在研究和探讨中国风景油画创作的民族问题。

  • 标签: 油画风景 中国传统山水画 比较研究 民族化
  • 简介:<正>18纪的中国剧坛充满了变数。昆曲的最后辉煌在此一百年,昆曲的剧坛宗主地位发生动摇在此一百年,中国国剧京剧的诞生亦在此一百年中。18中国戏剧的盛衰浮沉此起彼伏,具有发生学

  • 标签: 中国昆曲艺术 中国戏剧 弋阳 湘昆 醉皂 宋元南戏
  • 简介:20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可大致划分为3个时期.一是19纪末至1949年;二是1950年至1970年代末;三是20纪70年代末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环境中,它们有不同的研究模式与研究范畴,文章分别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音乐美学 研究
  • 简介:沈心工(1870——1947),名庆鸿,字叔逵,1879年2月14日生于上海。心工是他写歌、作曲时候的笔名。维新变法失败后,沈心工东渡日本,以求救国之法。日本的乐歌活动在学校教育和政治宣传中所起的巨大作用给了他深刻的印象。沈心工认识到乐歌的价值,作为民主启蒙思想的武器,将乐歌首先介绍到我国来。1903年3月,沈心工在南

  • 标签: 中国儿童 儿童音乐家
  • 简介:韦广寿壮族,1966年生,广西环江人,二级美术师。1990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2008年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桂林画院副院长、桂林美术馆副馆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桂林市政协常委、漓江画派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各类展览并多次获奖。

  • 标签: 中国艺术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艺术学院 国画 研究生课程班 2008年
  • 简介:一、20纪初的儿童歌曲背景点滴:20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逐步开始兴起。为了宣传"富国强兵"的政治观念,为了唤起广大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许多新式学堂唱起了学堂乐歌。由于当时我国音乐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所以这些学堂乐歌可以说是"舶来品",大部分作品是由一些外国歌曲填词而成。这些作品大多曲调优美,歌词朗朗上口,所以很

  • 标签: 中国经典 儿童歌曲 旋律中国
  • 简介:本文是20纪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学术总结的一部分.作者将此百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分为世纪初至70年代的"创建期"和80年代初至世纪末的"拓展期"两个阶段.分别从学术背景、学理渊源、学术内容、学术价值、学术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梳理和评估.作者认为:20纪80年代初至世纪末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其学术重心一方面是继续完善和充实前期所奠定的基础资料诸存和音乐型态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明确地向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学科学理建设及相关社会科学学科学理吸收转换,从而再一次体现出更浓重的民族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特色.作为最能体现民族音乐学学科特色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领域,本期的拓展实质上是一种学科理论层面再次指向人类学学科的"螺旋式"回归.

  • 标签: 20世纪 人类学 音乐学 少数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