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叙事文体样式,中国戏曲十分注重叙事的技巧和策略,尤其表现在对叙事'艺趣'的精心构制上,因为这一核心观念体现着中国戏曲的叙事智慧和叙事逻辑。在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提出'艺趣'这一审美概念的,当推元代的著名剧评家钟嗣成。钟嗣成在其扛鼎之作《录鬼簿》中,以肯定杂剧家

  • 标签: 中国戏曲叙事 叙事逻辑
  • 简介: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形态和历史形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这独特性直接源自中国的逻辑形态。本文从考察中国的逻辑形态入手,指出中国逻辑是一种与西方外延逻辑不同的内涵逻辑。然后分别考察内涵逻辑对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形态和历史形态的影响,并对内涵逻辑在中国音乐美学发展中的贡献和局限作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外延逻辑 内涵逻辑 理论形态 历史形态 中国音乐美学
  • 简介:  教育乃立国之本,就教育本体而言,更是门系统的学科.音乐学科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具有着自身鲜明的教学特点.长期以来,我们对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笔者以为,注重培养教师的逻辑性教学思维,是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 标签: 思维音乐 逻辑性思维 音乐教学
  • 简介:现代音乐作品中,由于音乐语言、结构方式,特别是调性观念的变化,使它的曲体结构与传统的音乐作品相比,对称性、平衡性减少,模式化程度大为降低,形式更加多样,随机性也更强。但是,总的来说,音乐起承转合的弹性模式还基本保持,或是依据严格的数理逻辑思维,如菲波拉奇数列等来确定作品的结构布局;或是根据音乐的发展收束而自然成段。同时,其他音乐要素作为新的结构力因素得到了加强,替代或转化了传统曲式的某些结构因素。

  • 标签: 琴韵 音高组织 曲体组织 音乐结构 音乐语言 调性观念
  • 简介:谈到中国戏剧,首先想到的,是舞台上的传统戏曲表演。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看戏总是要图个热闹。锣鼓家什一响,台上演员的一招一式都让人感觉那样激动;再加上精彩时刻台下观众的一声声叫"好"、一阵阵喝彩,不由地你不热血沸腾。戏曲观演的热闹劲儿,可见一斑。在过去,但凡大事、喜事,一定

  • 标签: 热性 傩戏 风亭 浃旬 队戏 升歌
  • 简介:<正>《乐记》作为古代歌舞艺术的理论著作,的确是一部以音乐为主要基础的艺术理论著作,用今天的话来说,的确是一部音乐美学著作,正确地说,是一部以古代社会学思想为基础的音乐美学著作。虽然今天还有人认为不是一个人的理论著作,而是汉儒从前代典籍中抄辑而成的关于“乐”的一部杂纂的书。无疑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这主要由于对于一些古代记载缺乏深入研究,仅凭某些不明确的文字而臆断的。因为从《乐记》本身来看,它的理论构想是明确的,有条理、有层次,每一章的主题是鲜明的,整部书可以认为是一部体系完整的艺术理论著作。因为对“乐”的形成,与它处于对立地位、同时又同样作用于社会生活的“礼”的辩证关系,特别是与政治治乱、社会风气、人民情操、个人品德之间的关系,以至歌舞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表现、艺

  • 标签: 公孙尼子 音乐艺术 乐记 歌舞 礼乐观 我国古代
  • 简介:<正>这里有一个新词:“钟律”。我们在讲准备知识的时候,提到缪天瑞先生的《律学》里面用了“五度网”这个词。同样一个意思在丹麦的柯勒庐普的著作里,叫做“纯律三度音系网”。在德国系统的一些律学著作中,叫做“功能网”。名称虽然不同,实际是一个东西。我反复考虑,觉得都不确切。“五度网”是着重它的五度相生关系,是从这个网的横向发展来看。“三度音系网”是从纵向来看,就是它的纯律关系。这种名称的三度、五度的提法,都有它的偏向。以往的律学理论,总是着重单一律制。总是设想,我们音乐实践中用的律制,要么就是五度相

  • 标签: 逻辑关系 中国传统 三度音系 音调 数理 相生关系
  • 简介:文章指出“宫角大三度”单一标准在音级与调式判断上的局限性,取全方位的观察角度,对无大三度音程的三声音列、四声音列的音级与调式属性判断提出新的分析方法,并兼及具有三个大三度的七声音列的音阶判断。此外,对音阶音级数为何普遍以“七声”为限及中国音乐的偏音特性作出理论逻辑上的解释。

  • 标签: 宫角大三度 音群体 逻辑关系 调式色彩音程
  • 简介:徐孟东受2012年"北京现代音乐节"委约创作的《交响幻想曲》是一首为中提琴创作的大型队作品(三管编制),其音响组织新颖,结构独特,表现了徐孟东音乐创作一贯的发古思幽的人情怀。多个主题均由两个简洁的、具有五声性的双动机衍展而成。集合群在音响特征上出自然音类属G11(dia)的作用,集合衔接上采用不变子集贯连的做法,让音响具有流体运之效果。整体结构为双动机展衍多部并列结构,贯穿运用展开性变奏手法,段落之间具有渐的特点。音乐表现上,中提琴犹如一个踟蹰彷徨的行者,隔空与南宋郭沔之《潇湘水云》对谈既有云水苍茫等自然之景的描绘,也有人生感慨与超脱之言说。

  • 标签: 集合复合型(Set-complex) 集合类属(Set Genera) 不变子集(invariant subset) 交混结构(Hybrid
  • 简介:中国音乐中存在"在音高材料相同的情况下,由于音高排列顺序不同而呈现不同宫调"的宫调游移现象,使隐藏在中国音乐作品中多变的色彩性音响和非功能的和声表象下的五度关系功能逻辑成为音乐发展以及音高材料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形成了中国风格音乐与西方大小调以调性为中心的表达方式的音乐间的差别,进而构成中国音乐音响多变与多解的独特魅力。

  • 标签: 宫调游移 三度宫调综合手法 五度关系功能逻辑
  • 简介: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以一种音响的方式存在着。然而,当满足了纯音乐的需要时,一些作曲家会"编织"情节与情境来暗示某些音响之外的非音乐"材料",进而来加强其自身的意象性。在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莫里斯·奥阿纳(MauriceOhana1913-1992)的音乐作品中,寓言情节在他的作品中扮演着一种"实质性"的角色,与其作品呈现出的音响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奥阿纳把从所传承的伊比利亚文化中的寓言情节作为他创作的原型意象,赋予作品神秘的风格,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这些神秘、深奥的原型意象一方面成为作品非音乐材料的主题,同时也成为奥阿纳创作灵感迸发的源泉。可以说,这些非音乐的"材料"对奥阿纳的创作个性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意象 原型意象 原逻辑 神秘性
  • 简介:<正>音高——音乐的首要参数,许多世纪以来,在数十代作曲家手中,以不同的组织形式构成了人类音乐宝库中众多风格的不朽篇章。数百年来,音高关系体系几经沧桑。因而,无论是理论家、作曲家甚至演奏家、演唱家,对于作为音高组织手段的和声技法都极为重视。事实上,要从根本上认识一首作品,如果不搞清其音高关系体系,几乎是不可能的。二十世纪音乐是音乐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二十世纪和声反映了二十世纪音乐的音高关系,而成了音乐

  • 标签: 二十世纪音乐 作品 理论与方法 分析方法 逻辑原理 和声技法
  • 简介:赫尔缪特·弗里德里希·拉赫曼是德国20世纪后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当代作曲家之一。《压力》是拉赫曼的一首大提琴独奏作品,是作曲家"器乐具体音乐"创作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有两个版本,以新近完成的2010年版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将代表其探索声音产生过程的声音材料分为3类,进一步地阐释说明这些符号体系在作品中的分布方式和原则,以探究拉赫曼关注并开发常规声学乐器新声音、组织音乐结构的逻辑关系及特殊的聆听体验等创作实践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器乐具体音乐 行为记谱 声音材料 弓压等级 音高关系
  • 简介:“起承转台”,是音乐作品中常用的一种逻辑化结构形式。罗忠镕于2005年秋天完成的新室内乐作品《送别》,其形式简朴而曲风高雅,手法凝练而内涵深刻。全曲的结构与诗歌的起承转合句法关系相应,不仅在局部层次上表现出典型的起承转合,在整体上也因为“歌-歌-乐-歌”的安排而呈现出起承转合的布局,从而使作品的结构形成了起承转台关系的逻辑化递归,既反映出唱词内容对音乐形式的影响,也体现出音乐结构的逻辑一致性。

  • 标签: 罗忠镕 曲式结构 起承转合 逻辑递归
  • 简介:文章以《洛地文集·戏剧卷·卷一》为蓝本,结合与"戏弄"相关文献的解读、若干教科书之相关观点的比照思考,初步辨析出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类"戏弄"之源流:即自先秦戏弄之滥觞始,经汉戏弄之蕴而待出、北朝戏弄之明确形成、唐戏弄的成熟,至宋(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一戏剧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当即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另两类——"戏文"、"戏曲"——产生前中国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此不断梳理、探究出的日趋合理的戏剧运动自身逻辑,想必是戏剧音乐史建构的前提。

  • 标签: 戏剧音乐史 洛地 戏弄源流 中国古代音乐史
  • 简介:由《晋书》记载的"泰始笛"可知,我国魏晋时期就已流行六孔竖吹之笛。这种前五孔后一孔的形制,奠定了"工尺谱"形成的实践基础。而各类"俗字谱字"本身实际是一种记录管乐孔位或弦乐弦序把位的符号,"半字谱"则是对完整"俗字"的简化。随着后世俗乐发展,这种六孔竖吹之笛的孔位谱字逐渐取代其他谱字,形成明清时期的"工尺谱",以适应其他乐器或人声唱奏之需要。

  • 标签: 六孔箫 孔位 弦序 半字谱 俗字谱 工尺谱
  • 简介:第三交响曲是亨策早期交响乐创作中的代表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序列技术规则的解构、序列与主题动机的互渗、传统和声体系与固定中音的"移动和弦"的结合颇具特点,印象风格、新古典主义和爵士风格之间的跨越也十分突出.通过这些探索,作曲家在对传统交响曲模式进行消解和反叛的同时又构建了一种新的平衡与稳定.

  • 标签: 亨策 第三交响曲 序列的解构 技法互融 风格跨越
  • 简介:通过仔细聆听同一首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版本可以发现,其中的节奏处理有着相当大的二度创作空间。本论文从对肖邦“离别”练习曲12种钢琴演奏版本的节奏处理分析入手,在音乐基本要素的层面对这些节奏处理的缘由做出一定程度的解释,尝试为欣赏、演唱演奏、教学等活动,在提高音乐审美力的方面提供一些技术分析方法的思路。本文先概述了音的四种基本特性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概括速度与力度的变化特征分析节奏处理的逻辑基础,并归纳出主要的节奏处理手段,从共性与个性两个角度总结节奏处理与音乐张力表现的关系。

  • 标签: 二度创作 张力 速度 力度 听觉注意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