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简介:20世纪初,“新政”、“改良”运动层出不穷,作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戏曲的教化功能与社会作用也愈发为人重视。清廷、改良派与革命派几乎同时发力,从社会上层的政策制定到戏剧刊物的发行等方方面面,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戏剧改良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改良者们发掘出了中国传统戏曲全新的时代意义。他们力图逾越旧有藩篱,开创启迪民智的崭新局面。上述三方在参与过程中各怀目的,方法迥异,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博弈,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值得反思。
简介:抗战时期福建戏曲改良运动,是全国抗日救亡戏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时期全国戏曲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福建抗日救亡戏剧活动的一大特色。抗战时期福建戏曲改良运动以闽剧、歌仔戏、莆仙戏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试从闽剧、歌仔戏、莆仙戏的改良入手,以民国报刊实时报导为脉络,结合历史背景,描述福建抗战时期地方戏曲改良运动的历史概貌,探索其历史分期,以及各时期、各剧种改良的社会背景、组织结构、政策措施、戏改概况。并对其影响及历史意义作客观的评价。
简介:20世纪30年代戏曲改良思潮又一次形成,它是晚清、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戏曲改良的继续。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这一思潮又呈现了新的特点,国内外戏剧界参与的广度、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比以往的改良都有所拓宽和深化。
简介:三山会馆版《牡丹亭》将“梦·幻”作为主题,分为上、下两阕。上阕通过“游园惊梦”,展现杜丽娘梦中之情;下阕以“拾画叫画”,展现柳梦梅幻想之情。改良传统“花神”造型引导、贯穿这段梦幻之情始终。传统杜、柳、春香的古典昆曲扮相与改良传统花神演绎穿越时空的生死之恋、缠绵裱丽在小庭深院与浅斟低唱的氛围中还原昆曲淡雅、含蓄的艺术追求。
改良戏曲寻常事,灯彩谁家比得来——试论上海“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
清末戏剧改良运动背后的三方博弈
抗战时期福建地方戏曲改良运动
论20世纪30年代戏曲改良思潮
传承与改良——解析三山会馆版《牡丹亭》的服装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