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当代中国在“共时性”上是否与西方所谓“消费社会”具有一致性?这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与文化研究的一个显性课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界利用西方“消费社会”理论来讨论中国问题就永没有立论的根据。通过对“消费社会”观念的两个社会必要条件——丰裕性与大众参与性的梳理,以及对近年来中国文化与经济状态的宏观把握,本文将在文化研究的层面上对此问题展开思考。从“中国经济的不平衡性”与“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的失效”两个方面验证:当代中国社会的整体文化氛围与西方所谓“消费社会”并不遥远。

  • 标签: 消费社会 文化研究 丰裕 经济的不平衡 恩格尔系数及其失效
  • 简介:在当代消费文化的笼罩下,影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式,对于影像的消费开始取代以往的文学消费,这对文学叙事的内外部特征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叙事对影像叙事的寄生与迎合中,逐渐丧失了其独特精神内核和表达方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学与影像是两种不同的叙事样式,他们各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内在品质。如果文学叙事舍弃了文学性的追求,不仅不利于文学的发展,影像叙事的发展也丢失了一个重要的思想艺术来源。

  • 标签: 影像消费 文学叙事 影像叙事
  • 简介:影响国民文化消费需求增长的最直接因素并非产值增长,亦非居民收入增长,而是积蓄增长.居民文化消费与积蓄增长负相关性显著,这一"规律"在全国及31个省域普遍成立.假定2014年全国居民文化消费与积蓄之间的比值保持历年最佳关系,文化消费总量应增至现有14915.39亿元的1.48倍,达到22034.63亿元.居民收入比也在背后起到一定作用,假定2014年全国居民收入比保持历年最佳值而居民积蓄率不变,同时文化消费与积蓄之间的比值亦保持历年最佳值,文化消费总量应增至现有值的1.64倍,达到24426.07亿元.这就是当前扩大文化消费的"应然"增长目标.

  • 标签: 文化消费 居民积蓄 负相关性 差距检测 增长测算
  • 简介:文化消费足指居民在教育学习、享受艺术、休闲娱乐等活动中为获得知识、艺术熏陶、精神享受与满足而实施的消费行为。居民对文化消费数量及质量需求的提高,有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推进文化大省的建设步伐。据山东省城调队抽样调查,近几年,文化消费已成为山东城镇居民的消费热点,

  • 标签: 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山东 城镇居民 文化基础设施 文化体制
  • 简介:清末民初,看灯影戏成为成都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市民可以在戏园、茶楼、会馆、寺庙以及大街上看灯影戏的表演。这些资料记载在文献典籍中,也在李劫人的小说中。从今天成都市民的灯影话语里,我们也能感受昔日灯影戏的辉煌。

  • 标签: 成都灯影戏 市民话语 清末民初 消费空间
  • 简介:文化消费行为的产生,使受众对“知识需求”重新认知、解读,这一现象又反作用于当代插图设计,在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下插图设计者努力寻求建立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多元表现路径,探索插图设计审美特质之创新表现,艺术想象、艺术情感、艺术虚拟,从纯粹的抽象概念回归到大众审美作品之中。

  • 标签: 嬗变消费主义语境
  • 简介:《苹果》无疑是李玉迄今为止最优秀的一部作品,它采用的是李玉最为擅长的写实主义叙事手法(李玉希图在《二次曝光》中进行先锋实验叙事的探索和突破,但显然是一次不成功的尝试),也凸显出李玉在《今年夏天》《红颜》中就已确立的艺术个性:女性视角,底层关注,冷酷风格,边缘立场。电影在不动声色的故事呈现和讲述之中,审视着现代社会中在欲望、物质和金钱权力挤压下当代人的情爱行为,描摹出一幅消费时代的性爱症象。

  • 标签: 李玉 《苹果》 消费时代 性爱症象
  • 简介:经过了改革开放与发展的中国城市,在今天已置身于崇尚“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语境之下,在此情景中,“体验”成为人们感知与认同周围世界的主要方式。对此,一方面文化产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直接的体验素材与对象,进而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新的人群组织方式;另一方面在对这些文化产品的消费中,人们不断模塑着今天对于中国开放性、多元性、时代性的体验,并催生出一种新的集体认同。

  • 标签: 体验 认同 文化产品 消费
  • 简介:近年来,伴随着二次元用户的成长和二次元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次元文化产业开始成为泛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元用户对二次元文化产品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也不容小觑.本文通过探索二次元文化产品的形态、剖析二次元用户对二次元文化产品的消费行为、寻找二次元消费现象的形成原因,来解读二次元文化产品的消费现象,并归纳总结二次元文化产品消费现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案例来展望二次元文化产业的发展.

  • 标签: 二次元文化 文化产业 消费行为 青年亚文化
  • 简介:在福州市城市乡间,特别是在郊区乡村,可以说几乎是无日不演戏,无处不演戏,镇镇有戏台,村村闻锣鼓。在当前全国戏曲市场并不景气的今天,福建的民间戏曲市场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态。据调查,福州地区民间职业剧团有143个,其中闽剧团127个,黄梅戏团1个,伬唱队、木偶团15个。这些活跃在城乡中的民间职业剧团演出活动非常频繁,演出收入也相当可观。

  • 标签: 戏曲活动 福州市 城乡 民间职业剧团 消费 社区
  • 简介:20世纪70年代兴盛于英美的华丽摇滚及其带动的变装表演,既成为女性主义及跨性别理论的分析战场,也让时尚界看到了商机:摇滚乐手们任意挪用夸张的“视觉系”符号,使身体成为追求跨性别认同的表演;然而他们刻意追求的戏剧性和舞台感,又不自觉地拉开了与观众的距离,淡化了其激进革命的力量。当这场身体表演变得流行化与审美化之后,时尚消费文化的介入,对原本反讽式的跨性别表演加以再次反讽,使性别革命变得模棱两可。传入日本成为视觉系摇滚,传入中国转变成“杀马特”“非主流”群体后,其中的革命性完全被商业化消费所取代,跨性别身体表演最后反而强化了“菲勒斯中心主义”性别二元论。

  • 标签: 华丽摇滚 跨性别 性别操演 时尚符号 杀马特
  • 简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实际成效应当以民生标准加以检验。居民文教娱乐消费景气指数系“中国人民生活发展指数检测体系”的8个三级子系统之一。从2000年以来基数值纵向检测来看,东北文教娱乐消费民生需求发展指数提升最高,东部次之,中部再次,西部稍低,表明民生发展的地区差距依然明显;西藏、山西、河南、江苏、贵州占据前5位。从2013年无差距理想值横向检测可以看出,差距仍在于各方面协调性、均衡性还不够理想;西藏、上海、北京、山西、广东占据前5位。假定全国同步实现文教娱乐消费历年最小城乡比直至弥合城乡差距,民生发展指数将更明显提升。

  • 标签: 全面小康 文教娱乐消费 民生需求发展 检测与排行
  • 简介:隋唐时期是中古伎乐的繁盛期,从经济学的视野来看,这一时期的音乐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尤其是在经济繁荣的江南,城镇的消费需求以及大量文人墨客的娱乐需求使得社会上商业性乐舞生产与消费获得了极大发展.因此,本文着重从宏观经济学的视野来剖析江南地域商业行为的音乐生产与消费现象,生产者及其生产方式,消费者及其消费方式、场所等问题,以期能够在诸多音乐事项中梳理出江南音乐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商业性乐舞经济的内外表征和原因。

  • 标签: 隋唐时期 江南 音乐经济 生产者 生产方式
  • 简介:文化政策建设对舞台艺术发展的影响向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文化政策建设为立足点,借鉴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理论体系,重点探讨文化政策建设与文艺表演团体、演艺消费市场及相关支持产业、人才培养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我国舞台艺术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文化政策 舞台艺术 钻石模型 文艺表演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