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写作是我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但我从未想过会以音乐剧的形式。在此之前,话剧、戏曲、电影、电视剧都或多或少地涉猎过.唯独从未与音乐剧有过哪怕一丝的交集。但当接到这个创作任务的时候,我竟初生牛犊不怕虎地答应下来,我想.这与我一直以来对音乐的热爱不无关联。平日喜欢写写歌词抒发一下感怀.自觉音乐剧不会那么高深。可当真正进入创作阶段,真正走入它的音乐元素,真正了解它的舞蹈语汇,真正触摸它美妙的心跳,才发现音乐剧远不是我想象中那般简单。

  • 标签: 创作阶段 快乐 痛苦 音乐剧 初生牛犊 音乐元素
  • 简介:水上演出空间②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表演场所,鲜为人所关注。它与水崇拜、水神祭祀、稻作文化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在舞美、音响、声腔演变等方面颇具研究价值。我国的水上演出空间按水体大小可分为池台、河台、湖台、江台四类,另有桥台、船台两类。其中,“池台”即园林内的主要水上演出空间,广为分布在苏浙沪闽湘粤滇等南方地区,尤以江南水乡为最。本文拟对“池台”的命名、形成、演变略谈一二。

  • 标签: 园林戏台 水上演出空间 水台池
  • 简介:1981年的夏天,正在中央戏剧学院的熊伟已经整装待发,却被突然通知取消作为公派学者出访美国的机会,他一下子被击懵了,独自一人关在屋里,门外的人因为怕他出事而时刻关注着屋内的动静。他就这么一言不发地坐着,从黄昏到黑夜。也许是黑夜的空灵寂静使他悟出了什么,半夜两点,他突然平静了下来,拿出纸和笔开始写明天的工作计划……

  • 标签: 熊源伟 戏剧 话剧 导演
  • 简介:《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二輯收録了明顧思義《餘慈相會》一劇及譚先生舊文一篇,但本刊《編後記》説:'幸而中華書局程毅中先生曾獲一複制本,珍藏至今,並慨然付託吴書蔭先生整理,纔使這部明人雜劇重見天日。'按:這個説法是不正確的。吴書蔭先生的按語已經指出:'這本《餘慈相會》南雜劇,由於贈給程毅中,纔躲過那一劫。中央文史館館員、原中華書局副

  • 标签: 來源 慈相 料來
  • 作者: 张冬梅李涛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3-13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3期
  • 机构:像大部分东北乡镇一样,一面坡镇的民俗文化也同样有着鲜明的地域、历史特征。自光绪初年建镇以来,它先后经历了清末移民开发、俄日敌伪统治、民众武装反抗、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等阶段,由国家间、民族间、信仰间的冲突、融合而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表现为民俗文化现象的极端驳杂和同近代历史的高度相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刘晓庆喜欢《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这个剧本,喜欢与谢导的合作。她对谢导说:“舞台剧(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成功后,我们再来拍电影。”殊不知,就是因为谢导痛失这个戏的电影首演权,才着意要在舞台上了此心愿。

  • 标签: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歌舞话剧 谢晋 赵耀民 熊源伟 导演
  • 简介:电影与戏剧息息相关,这是毋庸置疑的。长久以来,电影连体、混杂于戏剧中,二者水乳交融、难分难离。本文通过探究《暗恋桃花》话剧与电影的视听形式差异,借由对其时空组织的广阔自由度、灯光布景的实用与精细和间离与进入的观演关系三部分的分析,看搬上大荧幕的话剧对自身形式的突破与超越。

  • 标签: 话剧与电影 形式 暗恋桃花源 区别差异 突围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桃花记》中表现的自然生态景观,对时下中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自然与原生态的破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当下要从自然界的"生物链"特征、"人的动物性"特征、景观载体的"文化性"出发看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价值观的观点,为现代城市化进程的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依据,为缓解当前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破坏提供了一定价值的理论支持。

  • 标签: 生态 景观规划 价值观 景观设计
  • 简介:在全球日益一体化,文化愈显同质的今天,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历史的才是未来的。中国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将以传统杂技文化为支撑、以濮阳厚重的历史为依托,突显生态环保理念,展现开放包容的城市品牌,打造集龙城历史、杂技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公园。

  • 标签: 文化产业园 杂技 濮阳 国际 中国 休闲
  • 简介:《桃花记》是中国动画史上一部难得的实验性、创新型、民族性韵味浓郁的国产动画短片,其在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挖掘和探寻的过程中,对国产动画起到了极为重要的示范性和领导性的作用,对中国动画的当代性抒写和民族性继承有着积极的意义。该片无论是在故事的文学性、视觉造型的表现性还是音乐的造型上都具有对民族传统的继承和把握,是一部难得的好动画。

  • 标签: 民间民族 传统艺术 乌托邦 文学 视觉造型 音乐
  • 简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地方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之一的四川清音,人们关注其起与形成自在情理之中。然而,正史也好,坊间也好,对此莫衷一是。主要观点有三:一是认为四川清音为本土曲种,由唐宋巴渝民歌或明代小曲演变而来;一是认为其为舶来品,是苏州弹词等江南小调“远嫁四川的女儿”;一是认为它来自陕西,是以流行于陕西农村的郦鄂清唱为主,兼收并蓄各地民歌、戏曲音乐而形成。通过对清代巴县官府档案以及清代四川地方县志的查阅分析,参考四川说唱艺术传统和明清普遍流行的小曲,四川清音应该是在明清小曲基础上,吸收各地民歌俗曲、戏曲音乐等形成。四川悠久的说唱艺术传统是其灵魂,明清小曲是其骨骼(起),包容八方民歌、戏曲等元素为其血肉,是有本土根基而又不乏外来风韵的地方曲种。

  • 标签: 四川清音 巴县档案 明清小曲 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