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民族化”是一个针对外来文化的口号。它要求把外来文化的影响置于民族文化传统的管辖之下,把外来文化改造(化)成符合民族传统特点的形态。在文化问题上鼓吹走“民族化”的道路,必然意味着今随古制,崇尚国粹。就艺术文化的范围来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历史性的、相对的,共同性是根本的、绝对的。重要的是探究中、西美学思想的“共同”之处,“异中求同,同为根本”;所谓“创造意境”、“写意”之类,绝非中国艺术的特产。西方电影艺术史,并非以再现主义为起点,因而以“写实”与“写意”作为中,西电影艺术形式的分野之说是不能成立的;在强调中国电影理论要有“中国特色”的背后,潜藏着“民族化”的要求,即把对传统的依附程度作为衡量理论的价值的标准。中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解决现代化问题,而现代化的核心是思想观念的革新,这就意味着对落后于时代的文化的改造,“民族化”的口号颠倒了矛盾双方的关系,与现代化步伐是不合拍的。未来人类文化中有高度美学价值的艺术,将建立在对世界文化的广泛吸收的基础之上。
简介:一大凡有影视新作涉世,尽管她还在襁褓中,便会有众多好心的“炒家”跳将出来,轮番炒作,什么“构思巧妙”、“故事曲折”、“阵容强大”(自然还有“港台明星加盟”之类)、“场面恢宏”等等,不一而足。直妙得沸沸扬扬,让众人望眼欲穿也。更有大片钜制鲜活上市之前,邀来影评专家及记者十数人不等,围桌而坐,饮酒品“片”,娓娓道来,滔滔不绝。隔天见报,不化钱的广告。还有一奇:尽管电影观众每况愈下,电视剧“鸡肋现象”令观众苦挨,影视作品其在国内外的“中奖率”却来得个高。这类“奖”袍加身的作品,观众未必能看到。于是,宣传媒体上形成一道风景线:没有映播的影视作品最好“看”。至于待到映播之后结局如何,大家心中有数,恕不赘言。
简介:晋商是中国商业、金融史上的传奇,乔致庸是晋商中的代表人物.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取材于这样一段真实历史中的这样一个典型人物,艺术地描绘了他一生的坎坷遭遇,从被迫弃文从商挽救家族产业于危难,到立下“汇通天下,货通天下”的宏愿并终生孜孜以求,乔致庸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时期政治风雨、社会动荡、家庭变故、情感波折的种种磨难.“汇通天下”理想的树立表现了乔致庸在商界和金融界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始终不忘报效国家和造福百姓的赤子之心,而这一理想的最终实现则几乎耗尽了他的整个生命.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以独到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对晋商的人格特色、个性风采、历史功绩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并深入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探讨了人生最本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