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号南山,别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人。清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任黄梅(今属湖北)、松滋(今属湖北)、广济(今湖北武穴)知县,襄阳(今属湖北)府、袁州(今属江西)府同知,摄太和县(今属安徽)知县,南昌(今属江西)府知府,道光十六年请假还乡。晚年以游山水、著述自娱。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粤东三子”,著有《松心诗集》《松心文抄》《听松庐诗抄》《松心十录》等。
简介:1952年秋天,周恩来到上海视察,会见了他的童年挚友、当时在华东机关幼儿园当保育员的表姐龚志如。龚志如在向表弟叙说她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突然收住了话头,对坐在身旁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说:“可惜你们俩没有个孩子。”
简介:清代乾隆时期的彭家屏案一般被认为是文字狱,但实际上彭家屏之所以被杀,有着深刻的党争背景。他是李卫的亲信,在与鄂尔泰的派系斗争中充当急先锋。他的升迁、被重用,到失宠、被杀,与当时的党争形势,特别是鄂派势力的消长密切相关。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始终有乾隆帝在背后做推手,这反映出乾隆帝本人驾驭党争手段的变化。本文通过使用大量未刊档案,揭示了彭家屏为官经历,以及他与乾隆帝、鄂派势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文字狱或许只是专制帝王整肃派系、消除党争残余的手段。
简介:自鸦片战争之后,懦弱无能的清政府就如同案板上一条奄奄一息的鱼,任人宰割而无回击之力。严重侵犯中国主权的不平等条约像多米诺骨牌一般压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在这诸多不平等条约中,有一份条约不像其他条约那样“张扬”,而且缔约双方都讳莫如深。这份始终披着神秘面纱的条约就是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后人称之为《中俄密约》)。
简介:习仲勋曾在20世纪30年代担任过关中特委书记。在他领导下,关中特委不仅守护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而且将旬邑县建设成为国共合作抗日模范区。20世纪70年代末,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刊文回忆这段历程,谈及推行统一战线政策时说:“有个国民党的县长同我们有老关系,我们也同他建立了联系。”文中所提及的“老关系”,就是习老的少年同学、时任民国政府旬邑县县长的田屏轩。
简介:长兄汤之屏去冬从加拿大寄赠三哥之驹一幅业余所作的竹石图,图中自题句云:“画竹何难,难在劲节以垂千古”,又题注曰:“抗日期间,负笈黔东,汽车故障,夜宿野庙,饥以采苦竹笋充腹,忆及作此。”(见本期画页)之屏兄去国三十五载,万里飘蓬,爱国之心甚殷,思乡之念弥切,令人感慰。
简介:瑶族何时开始迁入越南,史无明载,学术争讼久悬未结。本文通过对《周玄柜信歌》的破读,并与历史文献相互佐证,得出结论: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县)周玄柜与60户瑶族迁入越南宣光省锡影地区居住,是瑶族向越南迁徙的最早且规模较大的批次。
锦羽琼英(通景屏)
华盛和风(通景屏)
严复行书四条屏
春夏秋冬四条屏
张维屏的《桂游日记》
周恩来给曹云屏三封信
彭家屏案与雍乾党争
江楼晓霁(通景屏)179×390cm
藏在慈禧卧室保险柜的密约
习仲勋和“老关系”田屏轩的一生情谊
赤子心凭画幅传——介绍侨胞汤之屏的竹石图
瑶族向越南迁徙的最早批次——《周玄柜信歌》之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