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部读书时就知道王森先生大名,先生在东方语文系任教,常常携着一件内装书籍的小包袱在红楼里走来走去,听说他教授梵文,精通佛学,虽然认识,却无缘谈话。1952年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先生分到中央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族学院)研究部,我同年毕业,也服从分配到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因工作需要,想知道清初西藏第五辈达赖喇嘛与蒙古固始汗的关系等问题,一次就贸然到民族学院研究部去拜访请教,他和蔼地接待我并给予详细的解答。8年后,1960年,我到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民族研究所(以下简称民研所)工作,先生也在这所,可以说欣然再遇,我印象里先生面貌神态自此一直没有显著变化,头发浓密,只是白了更多。
简介:朱凤森(1776-1832),字韫山,广西临桂(今桂林市)人.嘉庆三年(1798)乡试中举,六年(1801)成进士.才思敏捷,千言立就,且有吏才.
简介:公元2000年11月30日9时,喜讯从澳大利亚凯恩斯传来,中原群情沸腾,洛阳倾城狂欢河南人铭记了这个时刻!历史定格了这个时刻!2000年11月30日9时,从遥远的澳大利亚东北部城市凯恩斯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全体成员国表决通过,正式将中国洛阳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评审委员会认为:龙门石窟的石刻雕像体现了人类杰出的艺术创造力,它完美地展现了石雕艺术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是中国唐代发达的文化和社会形态的缩影。河南作为拥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省份而无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从此结束了!消息传到河南,全省人民欢
简介:卢立群1904年3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县八里湾礼家田一个读书人家。从小师从董必武及其父亲董采臣、叔父董素怀,并寄住董家。1920年进入武昌循道岭胭脂山下的启黄中学,董必武在启黄中学教授英文,并组织共产主义研究小组。1924年考"庚款五校官费",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学工程建筑学科。1926年6月归国后,投身北伐,任北伐十五军政治部负责人。1932年任湖北省建筑厅总工程师兼园林处主任,开始改造武昌旧城区,建设蛇山大首义公园,筹备重建黄鹤楼。抗战爆发后,开办抗日"汤池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协助陶铸培训新四军干部和游击队骨干。抗战胜利后致力实业建设,与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李四光一道探查湖北的矿产和燃料资源。解放后,在中南工业部、长江中游工程局从事恢复工业生产和建设工作。晚年潜心研究历史和哲学。1976年病逝于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