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人物画是20世纪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和创新的突出代表。回首湖北20世纪的中国画进程,不难看出,湖北人物画是中国人物画变革和发展中富有影响的创新现象。继山水画创作之后,中国工笔人物画与写意人物画也开始步入传统向现代的转换。中国传统笔墨语言的表现力和局限性究竟有多大?这仍然不是已有定论的问题。至少,当代中国画的一个基本取向仍是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开拓我们并未完全知晓的范式和形式语言。陈立言、陈孟昕、李乃蔚、王心耀等湖北画家,无疑是这个大趋势中率先走进阳光的艺术家。他们给历史悠久的人物画创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新面貌,体现出“笔墨当随时代”的中国画精神。
简介:民族地区在新时代迎来了良好的全面发展契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是民族地区全面发展的灵魂和根基,提升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增强国家认同的必由之路。基于文化价值吸引力、文化知识生产力、文化体制引导力以及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四力"分析结构,研究分析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形状。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应当突出问题导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增强文化价值吸引力,以科教兴区战略为依托增进文化知识生产力,以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优化文化体制引导力,以协同发展为指引夯实文化产业竞争力。
简介:一般认为,1952年第一次反"地方主义"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对土改政策的认识出现分歧,用当时的术语来说,即"土改右倾"。不过,在广东省海南区,成为运动整肃主要对象的陵水县4位县级领导人并没有被指为右倾。尽管陵水县1951年上半年第一期土改较为温和,但到了第二期、第三期土改,频频出现过"左"表现——在1951年下半年,虽然经济斗争状况不佳,但陵水县政治斗争之激烈,使人们很难将其与同情地主、和平土改联系在一起;到1952年上半年,陵水县的斗争又呈现了更为"左"倾,或者说更为"深入"与"放手"的趋势。因此,在1952年夏海南区的反"地方主义"运动中,陵水县领导人并未被指为"土改右倾"。陵水县的情况实际上是整个海南区的缩影。在海南区一级的反"地方主义"整队中,土改并不是重点议题,被指存在"土改右倾"表现者更是寥寥无几,而海南区正是此次反"地方主义"的重点地区。因此,对于土改政策分歧与反"地方主义"之间的关系,似有反思与商榷的余地。